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54.35
  • 學位論文

全椎間盤之生物反應器開發

Development of a Whole Disc Bioreactor

指導教授 : 王兆麟

摘要


目的:(一)開發一套適用於全椎間盤培養系統、可模擬生物體內養分循環及動態載重之生物反應器。(二) 探討椎終板、培養液循環、負載型態等三個因子對椎間盤內部分子傳輸的影響。 背景簡介:全椎間盤培養系統是目前以體外實驗探討椎間盤生化反應與力學性質關係的最佳選擇,可用於測試椎間盤藥物與組織工程新技術的效能。為模擬椎間盤的自然生長環境,全椎間盤培養系統需配置生物反應器,以提供椎間盤類似於生物體內的受力狀態與養分代謝機制。椎間盤於受力時所產生的組織間液流動,以及生物反應器驅動培養液循環時所產生的壓力可促進外來分子於椎間盤內部的傳遞,但脊椎終板的存在可能會抵消培養液的驅動力。藉著生物反應器的開發,可探討椎終板、培養液循環機制、負載型態對於椎間盤內部分子傳遞的影響。 材料與方法:(一)生物反應器之開發:生物反應器包含培養室、載重模組與培養液循環模組。培養室為一內徑40mm,高30mm的透明空心圓柱,管壁材質為壓克力,上、下各接一多孔性不鏽鋼濾板,孔徑為50um,濾板外接由鐵氟龍製成之上、下底座,中間有孔道供矽膠管通過。矽膠管繞過蠕動幫浦後連接盛裝培養液之離心管,蠕動幫浦以擠壓矽膠管的方式將培養液以固定流速(0.15-2.95ml/min)從上方孔道送入培養室,再從下方輸出。培養室的上方固定座以載重傳輸桿外接由汽壓缸、電池閥及時間閃爍器組成之載重模組,可輸出之最大力量為1800N,最快頻率為1Hz。 (二)將螢光素納溶液0.25ml注射至胸椎椎間盤後,將椎間盤平均分成三組,分別探討(1)脊椎終板、(2)培養液循環、(3)負載型態等因子對椎間盤內部分子傳輸之影響。將椎間盤放入生物反應器一小時,以2.95 ml/min的流速循環食鹽水,並分別輸出靜態載重(0.2MPa)及動態載重(0.2-0.8MPa,0.2Hz)。一小時後將椎間盤取出切半,使用螢光攝影機觀察螢光染劑的擴散面積,並以獨立t檢定進行統計檢驗。 結果:(1)生長板的有無對螢光染劑的擴散面積沒有顯著性影響(p=0.149)。(2)培養液循環的有無,對螢光染劑的擴散面積於靜態載重組(p=0.184)及動態載重組(p=0.299)均無顯著性影響。(3)不論循環模組關閉(p=0.000)或開啟(p=0.034),動態負載下的螢光染劑擴散面積皆大於靜態負載時的螢光染劑擴散面積。 結論:使用本研究開發之生物反應器,椎間盤內部分子傳輸不受椎終板所影響。循環系統對於椎間盤內部分子的傳輸沒有明顯效果。動態負載可提供椎間盤內部液體對流功能,故能加快椎間盤內分子傳輸。

關鍵字

生物反應器 培養系統 椎間盤 養分 代謝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1. Adams MA, Hutton WC. The effect of posture on the fluid cont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s. Spine 1983;8:665-71.
2. Adams MA, Hutton WC. Prolapsed intervertebral disc. A hyperflexion injury 1981 Volvo Award in Basic Science. Spine 1982;7:184-91.
3. Adams MA, Roughley PJ. What is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and what causes it? Spine 2006;31:2151-61.
4. Alini M, Eisenstein SM, Ito K, et al. Are animal models useful for studying human disc disorders/degeneration? 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08;17:2-19.
5. Benneker LM, Heini PF, Alini M, et al. 2004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Winner: vertebral endplate marrow contact channel occlusions and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Spine 2005;30:167-7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