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32.194
  • 學位論文

以「文化勞動的新國際分工」架構分析跨國合製國片的前景與未來 —以國片《巧克力重擊》為個案研究

指導教授 : 陳儒修
共同指導教授 : 林樂群

摘要


本研究旨在以Toby Miller的「文化勞動的新國際分工」(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Cultural Labour, NICL)為研究架構,檢視自2001年《臥虎藏龍》之後,所有跨國合製華語片的生產模型。 對美國好萊塢而言,全球票房成為21世紀急欲攻佔的領土。相較於1997年,美國2001年主要製片公司的海外票房達68.21億美元,增加了五分之一。而台灣電影創作者長期依賴政府輔導金,以及發行通路在美商的限制之下,「跨國合製」儼然成為新型的電影拍攝、行銷模式。 蓋布瑞爾在《第三世界電影批判理論》中指出,台灣電影工業在某種程度上,映證了「第三世界國家電影」的事實,即「第三世界電影的第一個無條件同化階段中,無論是工業、主題,或是風格都以好萊塢電影工業為依歸。」 查菲(Jan Jarvie)在《電影與社會》(”Movies and Society”)中認為,觀察電影至少可由四個角度出發:第一、電影工業體:是誰製作了電影?怎麼製作;第二、電影觀眾體:誰看電影?為何去看?第三、電影本體呈現了什麼?以及第四點、電影評論體:誰評析電影?如何批評?於是乎,電影的「幕後花絮」,亦可成為新馬克思學派所言,「公開生產過程」的除魅化進程,以解魅普羅觀眾對於電影製作的神秘感和攝製過程中,背後所囊括的互動、衝突,和彼此間的意涵。 2004年11月,由「三視多媒體公司」、「李啟源電影工作室」以及「公共電視」合資的《巧克力重擊》拿到新聞局國片輔導金800萬元,由曾在好萊塢工作的李啟源執導演筒,並聘請好萊塢攝影師Lawrence Schweich掌鏡與燈光師Justin Duval設計本片的藝術氛圍。後期製作會由好萊塢剪接師來台進行預告剪接,並且聘請二位得過艾美獎的音效師來台灣做音效。 雖然並沒有外資挹注,《巧克力重擊》的工作模式援引跨國合作方式,結合好萊塢工作人員與台灣本地影視人員,建立起一套新型工作模式。本研究以《巧克力重擊》做為研究個案,以影像紀錄片的方式,就近觀察台灣電影工作者與好萊塢電影工作者拍攝期間的互動,並檢視Toby Miller在「文化勞動的新國際分工」所提出的,全球化文勞動者的工作條件,以及在社會運動與人口特定年齡層之內,作品、文本及主體性的意義,究竟具有何等倫理及政治意義?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趙惠淨(1999)。<建構與解構九○年代南韓的韓國性>,《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3: 65-102
馮建三(2002)。〈反支配:南韓對抗好萊塢壟斷的個案研究,1958-2001〉,《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7期:1-32
馮建三譯(2004)。《全球好萊塢》,台北:巨流。Miller, Toby, Nitin Govil, John Mcmurria and Richard Maxwell(2001).
Jarvie, Ian C. Movies and Society.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1970
李天鐸(1996)。《當代華語電影論述》,臺北:時報。

被引用紀錄


彭向棻(2013)。兩岸電影合製的歷程與發展探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198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