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法令的開放,每天同時段都有高達十多個新聞台同時播放新聞(有線電視台+無線電視台),過多的新聞和過量的新聞節目,導致各家新聞台為爭取收視率,紛紛出奇招,希望能抓住觀眾手上的遙控器。在粥多僧少的情況下,站在第一線的主播們,成為收視保證之時,主播明星化的時代已經來臨。 在過去幾年中,「主播明星化」的討論相當熱烈,正負評價兩極化。許多專家學者提出主播應回歸基本面的呼籲,認為電視新聞賣的就是新聞而已,主播過度的包裝,反而會「干擾」觀眾接收新聞內容;相對的,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也有人表示,一般在接收訊息時會有選擇性的記憶和接收,所以本研究嘗試將播報風格概念化,利用實驗室實驗法,測量不同的播報風格,究竟對於觀眾接收新聞內容,是正面引導,或是干擾。 研究的文獻探討內容,分成四個主軸:電視新聞、推敲可能性模式理論(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閱聽人對電視新聞的理解、以及色彩學等四個部分。 本研究主要在討論不同的新聞播報風格對於觀眾理解新聞內容的影響。關於操弄變數上,主播的播報風格,可以分為三個變項,分別為播報速度、肢體動作、服裝色調,並使用2 × 2 × 2( 播報速度× 肢體動作×服裝色調)三因子實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