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2.100.180
  • 學位論文

日治初期臺灣警政的創建與警察的召訓(1898-1906)

A Study of Police Recruitment and Trainingin Early Colonial Taiwan, 1898-1906

指導教授 : 周婉窈

摘要


以往對於日治時期臺灣警察的研究,雖然強調警察功能性的一面,是臺灣統治上的要角,卻極少關注臺灣統治當局如何召募警察,並提供相關的訓練以執行其任務。本文嘗試轉換研究視角,從過往僅注意警察功能性的角度,轉換成關注殖民當局如何「製造」出為其所用的警察隊伍,特別是以兒玉源太郎、後藤新平時期(1898-1906對警察制度的改革為考察焦點,討論統治政權如何展開殖民地警察的召訓,以建立警察統治更堅實的基礎。 本文主要針對兒玉、後藤時期在警察召訓方面的三項措施進行探究:即臺灣總督府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的設置、臺灣人巡查補的引進,以及臺灣語能力的強調。與其他歐美殖民政權不同的是,日本人警察一直是殖民地臺灣的警察構成主體。因此警察官練習所的出現,是為了解決日本人警察召募不易、流動率高,以及不熟悉臺灣事務等弊端。然而殖民政權欲透過警察官練習所一併解決日本人警察召訓上的問題並沒有完全奏效。因此,逐漸出現採用臺灣人警察對現存警力狀況進行補充的做法或構想,巡查補制度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引進警察的行列當中,一個由日本人與臺灣人並存的殖民地警察組成結構於是形成,但日本人警察依舊保有多數的優勢。 由於日本人警察一直是殖民地警察的主體,必須擔負起「指導開化、偵探民情」,因此臺灣語成為日本人警察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本文除了介紹警察官練習所中的臺灣語課程,還從日治初期作為語學獎勵手段出現的「臺灣語通譯兼掌者制度」切入,試著評估日治初期殖民地警察學習臺灣語的實際情況及特點。總結來說,警察的臺灣語學習具有非常強烈的實用目的,其學習內容隨著勤務範圍而有所轉變。 本文具體檢討了兒玉、後藤時期在警察召訓上所做的嘗試與努力,雖然整體來說,這些手段不見得完全奏效,但是這個時期在警察召訓上所形成的制度和特色,基本上到了1920年代左右才有比較明顯的改變。

參考文獻


吳德功,《觀光日記》,收錄於《臺灣文獻叢刊》89,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王泰升,《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1999
吳濁流,《臺灣連翹》,臺北:草根,1995
吳密察,〈明治國家體制與臺灣──六三法之政治的展開〉,《臺大歷史學報》37(2006.6)
巫毓荃、鄧惠文,〈熱、神經衰弱與在臺日人——殖民晚期臺灣的精神醫學〉,《臺灣社會研究季刊》54(2004.6)

被引用紀錄


賴玉玲(2011)。國家與邊區社會的治理:以中北部臺灣金廣福、廣泰成墾號為考察中心(1834-1920)〔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0339
郭怡棻(2011)。戰時體制下的警察與臺灣社會(1937-1945)〔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53876
賴欣宜(2011)。日治時期臺灣語教科書之研究-以《臺灣語教科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25807
陳俊安(2012)。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新竹地區的客家社會統治: 以《警友》雜誌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4070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