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212.145
  • 學位論文

失智症宣導計畫對潛在性患者求助行為影響之追蹤研究

The trac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n dementia advertising program to potential patients' help-seeking behaviors

指導教授 : 楊培珊

摘要


失智症好發於老年人,且年齡層愈高,其盛行率也愈高。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目前患者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失智症初期,症狀並不明顯;當患者能力開始出現問題,家屬又常常因缺乏認識而失之警覺,錯過早期發現與治療的良機。本研究透過追蹤訪談問卷的結果進行分析,了解宣導計畫介入後,受篩檢者的量表使用情形、就醫情形,資源使用情形及照顧協助需求,期待能擴展社會工作專業對於失智照顧領域的關注層面。 本研究共107個有效樣本,72位使用量表之後,有19位就醫,其中有14位確定有失智症。35位沒有使用量表,有16位就醫,其中有12位確定有失智症。結果發現:1.無論有無執行量表均喚起民眾對於失智症的警覺性;2.對潛在性失智症患者的發覺有顯著效果,促進就醫動機,及早進入醫療體系;3.連結最多的資源為「醫療資源」,其次是「親戚、鄰居、志工、朋友的協助」;4.民眾對於失智症的相關資訊與服務有協助需要,其次是情緒及社會的支持;5.「計畫行為理論」模式運用於失智症宣導計畫有發展的可行性。本研究的建議為:1.公私部門有必要多投入經費,持續性合作推動相關宣導計畫;2.宣導計畫應廣泛結合媒體資源、擴大宣導對象、澄清SPMSQ的效度、強化說服力、增強民眾就醫意願;3.增設家屬照顧技巧訓練課程、家屬患者適應學習課程,擴大推展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喘息服務。另提供後續研究的建議為:1.設定適當的資料蒐集時程;2.以「計畫行為理論」設計問卷進行宣導有效性檢測。

參考文獻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http://www.bhp.doh.gov.tw/
王潤清、柯舜娟、劉波兒、孫麗娟(1999)慢性病人健康促進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弘光學報,第34期,pp7-98。
王瑞霞、許秀月(1997)社區老年人健康促進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的探討--以高雄市三民區老人為例。護理研究,第5卷第4期,pp321-330。
方進隆、陳玉英(1997)社區介入策略對工作場所同仁健康體能的影響研究。體育學報 (體育學會),第24期,pp133-144。
李從業(1997)以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台北市中小學女性老師乳房自我檢查行為。護理研究,第5卷第4期,pp366-376。

被引用紀錄


林秀慧(2009)。以社會網絡觀點探討外籍監護工之健康求助行為-以南部某地區醫院為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3/CJCU.2009.00158
蔡靜怡(2015)。公共圖書館失智症照護者健康資訊服務模式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0890
洪佳瑞(2009)。失智老人的生活空間變遷〔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00053
王珊瑜(2007)。台北市小型安養護機構老人認知功能之探討: 簡易智能狀態量表(MMSE)之運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3031
劉盈嘉(2010)。不同主要照顧者對阿茲海默症患者失智病程發展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99-190120111549190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