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以孫光憲《北夢瑣言》為中心,探討其補史意識。孫光憲在中國傳統重視史學的影響下,加上身處唐末五代亂世,有感於典籍亡散,希望能以寫作來保存史籍,並且達到勸善懲惡的目的,因而寫作《北夢瑣言》。由於存著補史的目的,孫光憲的寫作態度是非常認真嚴謹的,不但三復參校,還儘量交代資料的來源,因此能夠提供詳實的資料,補正史之未書的細節,當中並寓含著作者的勸懲意識。本論文透過梳理《北夢瑣言》的形式、內容與補史之精神,突顯《北夢瑣言》的補史意識,以及作者對於現世的關懷。 本論文首先由《北夢瑣言》對史傳書寫形式的承襲與游離進行討論。《北夢瑣言》承襲史傳形式的形式,包括論贊、帶敘法、數人合記及運用篇章之間的對比等,都反映孫光憲有意承襲史傳的意識。而《北夢瑣言》在承襲史傳形式之外,各篇章則是以短篇方式呈現,而這看似游離於正史的形式,其實仍具有作者以小見大的深意,而其內容有助於了解歷史。 其次討論《北夢瑣言》與正史內容的關係,由於五代實錄散佚至民間,重視搜集遺佚史料的孫光憲,極有可能參考這些散佚的實錄,因此《北夢瑣言》許多內容和正史文字相近似,本章以實際的例子說明《北夢瑣言》與正史文字近似的內容。另外又有些篇章能夠補充正史的細節及隱諱不明的記載,能夠增加後人對於事件的認識。 最後,由中國史學所重視的實錄精神與勸懲意識來探討《北夢瑣言》補史的精神。由書中許多孫光憲親身見聞的記載,還有盡力註解資料的來源,可見作者追求實錄的用心。其次,孫光憲身處五代亂世,有感於資料散佚而盡力蒐集保存資料,更擔心這些能反映是非善惡的人物史事亡散,這個心態承繼了《春秋》褒貶精神,促使了孫光憲寫作《北夢瑣言》。《北夢瑣言•序》中寫道:「非但垂之空言,亦欲因事勸戒」,可見「因事勸戒」是孫光憲寫作此書的目的,這也和史書的勸懲觀念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