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218.147
  • 學位論文

台灣東北中區土石流特性之分析

指導教授 : 陳榮河

摘要


土石流研究在台灣已經進行多年,然而皆在以研究當地土石流之特性如力學因素、水文因素及地文因素,而欠缺針對歷來土石流之總合整理,因此,本研究主要針對台北地區、南投地區以及花蓮地區進行研究之土石流進行力學資料整理及進行影響因子特性分析,此三區之土石流潛勢溪流約佔台灣全部潛勢溪流的50%,期對各地區土石流之特性有所了解。 本研究針對歷年來所做過的試驗進行整理,並且對試驗結果加以比較,以求得各區土石流材料特性及其可能之影響因素;影響因子分析部份則針對三區之潛勢溪流,利用區別分析的方式進行有災害歷史及無災害歷史土石流之分類,並利用區別函數加以比較,進而求得各地區之顯著影響因子。 力學試驗整理結果顯示土石流材料之主要影響因子有粒徑分佈曲線、土壤結構及顆粒形狀,不同的粒徑分佈曲線將形成不同的試體結構進而影響其破壞行為,因此未來在做土石流之破壞行為判定時,應先利用粒徑分析加以分類,以採用更適合的破壞模擬方式。 影響因子分析結果方面,由比較各地區之區別分析函數可得知台北地區之顯著影響因子主要為水文因子所控制,有集水區面積、集水區邊坡平均坡度、有效集水區面積及崩坍等;南投地區較為顯著之影響因子為溪流形狀係數持續不斷的降雨以及河川流量歷線分佈;花蓮地區主要為地文因子所控制,較為顯著之影響因子為上游坡度、溪床平均坡度、集水區邊坡平均坡度及形狀係數,而土石流之發生主要控制於溪流坡度及集水區之崩坍。本研究之結果將可以作為未來各區土石流發生時破壞行為判斷之參考依據。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22. 林炳森、林基源(1999),"土石流之衝擊力與防治工法介紹",地工技術第74期,第67-80頁。
4. Fredlund, D. G., Morgenstern, N. R., & Widger, R. A. (1978), "The Shear Strength of Unsaturated Soil",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Vol. 15, No. 3, pp. 313-321.
5. Fredlund, D. G., Rahardjo, H. (1993), "Soil Mechanics for Unsaturated Soils", John Wiley, New York.
8. Ricard M. Iverson and Mark E. Reid (1992), "Gravity-Driven Groundwater Flow and Slope Failure Potential 1. Elastic Effective-Stress Model", Water Resourcwa Research, Vol. 28. NO. 3, pp 925-938
9. Sitar, N. and Anderson, S. A.(1990), 〞Hydrologic condition leading to debris-flow Initiation〞,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Vol. 27, pp. 789-801

被引用紀錄


高宇(2017)。模型試驗探討地工合成材加勁壁壘結合格子壩於土石流防治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1958
張馨文(2016)。加勁護岸應用於土石流防治之模型試驗〔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1238
林永偉(2015)。模型試驗探討乾濕顆粒流之行爲〔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0156
莊漢鑫(2012)。考慮空間與雨量變異之土石流影響因子潛勢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1772
林裕翔(2008)。土石流發生潛勢-區別分析的擬合與預測〔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105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