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11.1
  • 學位論文

性侵害新聞中的強暴迷思與場域互動之影響

Rape Myth of Sexual Assault News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in News Field.

指導教授 : 張錦華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探討性侵害新聞中的強暴迷思與場域互動之影響,但有鑑於過去缺乏記者研究,以社會記者為研究對象,透過文本分析和個案分析兩種研究方法,觀察十二位男女社會記者近年來性侵害新聞中的強暴迷思再現,以及場域因素如何影響社會記者在新聞中再現強暴迷思。   從文本中發現下列影響性侵害新聞中強暴迷思再現的因素:事件性質、被害女性的身分、性別差異、新聞寫作習慣、新聞路線的限制、報社風格的差異。   再進一步以個案的文本為核心,縱向觀察採寫記者在個案的文本再現和過去新聞的差異,並橫向比較不同社會記者詮釋同一事件的異同,以前兩者作為深度訪談的基礎,發現場域互動因素改變記者再現強暴迷思。  這些互動影響包含:新聞競爭的壓力、場域中的權力互動、新聞法規、報社與記者間的互動、場域中的學習行為、以及個人經驗和報社組織的影響,而記者對報社也有屈從和協商兩種態度。      本研究最大發現是,擁有長年經營的人脈資本及新聞可信度的權威社會記者,就能夠成為場域中最有影響力的主體,其他社會記者會受到此指標性人物的引導,審視自我的強暴迷思,改變文本中的強暴迷思再現。   值得關切的是,社會記者幾乎都未受過性別或女性主義教育,使得改變他�她者的強暴迷思再現完全僅靠自由心證,並非有意識實現性別平等,或改變性別不平等的權力關係。因此研究者在文末提出呼籲,建議報社組織提供社會記者相關性別教育訓練,政府單位或婦女團體提出一份包含建議用字、社會團體聯絡方式等詳盡資訊的性侵害新聞報導守則,以作為社會記者採訪寫作性侵害新聞的參考,避免再現強暴迷思。

並列摘要


In first part, analyze the texts of sexual assault news of twelve Taiwan journalists, and discovered the factors which effect the representation of rape myth in sexual assault news. The factors include the types of the sexual assault news, the job of female survivors, the writing habit of the news words, gender of the journalists, and the sources in the news most come from the police or the prosecutors. And the different style of newspaper will also influence the representation of rape myth. In the second part, focusing on one single case of sexual assault news, I fi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journalists and the news field would also effect the representation of rape myth. The dimensions of these interactions include the pressure to compete with other journalists, the more-capital journalist’s influence, the learning action, the law restriction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One thing to concern is that patriarchy is not the only factor to effect the representation of rape myth in Taiwan news, but I found the journalist in the news field have the possibility in changing.

並列關鍵字

journalist rape myth representation field gender feminism

參考文獻


吳秀瑾(2007)。<身體在世:傅科和布爾迪厄身體觀和施為者之比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8:75-117。
林麗珊(2007)。《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台北:五南。
翁秀琪、翁秀琪、鍾蔚文、簡妙如、邱承君(1999)。<似假還真的新聞文本世界:新聞如何呈現超經驗事件>,《新聞學研究》,58:59-83。
畢恆達(2004)。<女性性別意識之形成>,《通識教育季刊》,11:117-146,新竹:國立清華大學通識中心。
陳世敏(1988)。<社會新聞的趨向:新聞現實與社會現實之間>,《新聞學研究》,40:145。

被引用紀錄


郭芝榕(2014)。從布迪厄場域觀點探討衛星電視新聞自律之運作-以八里雙屍案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1579
林珮珊(2010)。網路論壇中的強暴討論串分析—以PTT的女性性版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25062010112909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