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閱中國思想史或哲學史相關著作時,可以發現明代之學術亦往往直被代換為「明代心學」,著重討論王陽明及其後學的思想內涵。這樣看來,大盛於宋代的程朱之學似乎在明代消失了。然而,明代中期陽明學發展正當方興未艾時,程朱學者一方面針對陽明之理論進行論難和批評,一方面亦反省朱子學理論中的問題並加以修正。分析這群學者在傳統的理氣心性諸問題和朱、王學之間的異同處,並因而呈現出屬於此時代論學特色之所在,便是本論文寫作的出發點。 第一章〈緒論〉對本論文的研究動機、題目範圍、前人研究成果、研究方法、論文架構,以及寫作限制作一說明,作為論文寫作之前提工作。第二章〈明代中期以前的學術風潮〉則約略介紹明代中期以前的學術思潮,以指出研究對象之學術背景。 第三至六章分別介紹汪俊、崔銑、何瑭、黃佐這四位明代中期程朱學者及其思想。此四章為本論文之主要內容,架構上基本相同:首先,各章之開始先簡單介紹學者的生平活動以及相關著作,以對學者有一定程度之了解。接著分析學者的理氣論和心性論,藉由分析此兩議題,並於相關處進行和朱、王甚至其他學者的比較,以明此時期學者論學之特色。 第七章〈羅欽順和王廷相的思想〉則在介紹明代中期最重要的兩位程朱學者。關於此兩人之研究,學界已有豐碩成果,所以此處只對其思想做概略式介紹和整理,以及指出其學術性格的趨向,用以說明兩人之所以為明代中期程朱學之大家,並推論明代中期程朱學者論學的趨勢。 第八章〈結論〉旨在統整全文。首先,根據前述各章的分析內容,討論學者彼此間理論的共同傾向和個別差異,並和朱子、陽明、以及當代程朱學者羅欽順、王廷相進行理論上的整體比較,以總結明代中期程朱學者的學術特色。最後,則指出明代程朱學者的地位,如對程朱學的繼承、與王學的激盪、對氣學的承先啟後等,以說明明代中期程朱學者的學術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