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40.207
  • 學位論文

秦漢至南朝的國家與蠻人──以政區、官爵和賦役制度為中心

Man Peoples and the Chinese State from the Qin-Han period to Southern Dynasties

指導教授 : 陳弱水

摘要


中文摘要 本論文是從政區(包含統治機構)、官爵和賦役制度三個角度,企圖重建中國國家與蠻人,自秦漢至南朝時期中複雜且曲折的關係。在文中,蠻人專指活動於長江中游一帶的非華夏人群。最早專門記載蠻人的篇章為《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其將蠻人分為廩君蠻、盤瓠蠻和板楯蠻(巴蠻)三大類。隨著秦漢王朝的建立,蠻人被納入中國的內部,建立起明確的統治關係。此後,蠻人與中國國家之間的關係便成為重要的歷史課題。 自20世紀初以來,秦漢至魏晉南北朝蠻人的研究已累積不少優秀成果,但以零散的專論為多,系統性的研究略嫌不足,故本論文希望進行跨時代及系統性的研究。 第一章針對《後漢書.南蠻傳》中的「蠻人」進行基本的描繪,包括討論其起源傳說,及秦漢至魏晉南北朝的分布、遷徙,社會型態與生計活動。此外,還論及名稱上的變化,以及與其他蠻方土著和漢人混居的情況。 第二章至第四章,從三方制度討論秦漢至西晉時代國家與蠻人的關係。第二章先論秦漢至西晉國家統治蠻人時,施行的特殊賦役制度──「賨」。「賨」是棕櫚,後演變為秦漢時代蠻人賦役制度的中心,其可抵徭役。在秦漢朝征服蠻人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的蠻人群體,給予程度不一的優待。但自東漢以後,以「賨」為中心的蠻人賦役制度日漸崩潰,要到西晉時才又重建。西晉時的蠻人賦役制度是配合戶調式一併實施,且較為統一且多層次。第三章先整理秦漢國家授予蠻人官爵的情況,後則利用石刻史料和《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分析東漢末年巴郡、荊南諸郡的地域社會,討論當地蠻人與地方政府之間的互動。就爵號而言,蠻人受到國家地位高低不等的封爵,但不同的蠻人群體,得到的爵號不盡相同。至於地域社會中蠻人的活動方面,發現兩地皆有部分蠻人進入郡縣級地方政府,但是在空間上,長沙郡比起巴郡要更為集中。其中的原因,當與地理環境和蠻人與國家關係的不同所致。第四章則考察自秦漢至三國時代施行於長江中游一帶的特殊政區,分別為道制、部都尉、屬國都尉。本章重新討論特殊政區的性質,以分析特殊政區的施行和演變的意義。秦漢時,統治蠻人的特殊政區為道,效果良好。至三國時代,吳國利用部都尉,蜀國則使用屬國都尉統治蠻人,這與兩國在統治非華夏人群的政策上不同有關。此外,還利用利用《走馬樓三國吳簡》,試圖說明在吳國利用部都尉統治長江中游時,表現出其統治蠻人的具體內涵。 第五章至第七章,亦從三方制度討論兩晉至南朝時代國家與蠻人的關係。第五章關注兩晉時期的蠻府,其來自於秦漢邊疆的持節領護官及統領的軍府,但於蠻人活動的地區設立蠻府,始自西晉初年。東晉以後,國家建立起各種大小不一的蠻府,參與許多平定蠻亂的戰役,不過當時許多方鎮強藩也利用蠻府的軍力挑戰中央王權。東晉末年,隨著中央王權逐漸提升,開始介入蠻府的人選任用權。此外,並無任何特殊政區的兩晉時代,在統治蠻人方面具有強烈特色。第六章一方面討論南朝時期蠻府的演變,並重新評估左郡左縣制度及其歷史意義。在蠻府方面,雖然繼承東晉的蠻府,但整體趨勢是大型的校尉府逐漸被裁撤,唯有寧蠻校尉府例外,但小型的護軍府仍被保留下來。此外,本章重視左郡左縣的沿革,與名稱的轉變,發現左郡左縣的設立並非一帆風順,實施的情況極不穩定,置廢頻繁,改置,改隸屬皆常發生。又左郡左縣與蕭齊時期設立於寧蠻府下的「寧蠻府郡縣」的存在,說明這些特殊政區與蠻府間密切的關係,都與南朝國家試圖大量掌握蠻人有關。此外,針對左郡左縣長官的任用方式,本章也修正學界一般所認為與蠻酋的密切關係。第七章進一步討論蠻酋與東晉南朝國家的關係。此章前半分析的重點擺在東晉南朝國家對蠻酋所封的官爵,發現最初國家是以封爵為優先,併授予將軍號;若擔任官職,則是地方軍事將領,或是調到中央擔任禁衛武官。到了蕭梁時,才大規模地任用北疆蠻酋做為地方刺史與太守,並加入南北間的戰爭之中。其次,東晉南朝境內的蠻酋,從賦稅制度和官爵等方面討論其與東晉南朝國家的政治關係時,可發現兩者是處於較為疏離的政治關係。 總之,本研究發現,自秦漢至南朝國家與不同蠻人群體的關係,存在著多樣性,有疏離有緊密,且從長時間的考察看來,並沒有朝向某個歷史方向發展。制度面的曲折發展正好反映國家為因應時局變化,隨著調整制度以達到有效統治蠻人的目的。

關鍵字

秦漢 南朝 中國國家 蠻人 政區 官爵 賦役制度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屈萬里集釋,《尚書集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
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晨文化出版社,1997。
高明士,《東亞古代的政治與教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
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漢地方行政制度》,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0。

被引用紀錄


張哲僥(2016)。隋至唐前期河套地區的治理制度〔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1010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