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產業已被視為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之新興產業,是各國政府現階段所大力推動的產業。吾人分析國外生技產業進步之原因,發現研發與創新的能力及知識擴散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生物技術的發展不僅促進產業,對於增進生活品質、人類健康、提高農業產量和改善環境等都具有重大影響。而生物技術產業正是新世紀的明星產業,世界各國皆將其列為關鍵性產業,為了跟上時代的脈動,台灣也應致力於生物醫學科技產業與建設。 電子產業可說是近10年來發展最迅速、進步越多的產業,同時靠著代工,使得電子產業成為台灣發展最為亮麗的產業,然而近年來中國崛起,挾持著低成本的勞工,中國已發展為全球資訊電子、通訊產品的主要代工重鎮之一。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歐洲、美國、日本資訊電子大廠紛紛調整策略,專注於研究發展及行銷,台灣為了要在電子產業走出自己的路,應該也朝著研發的方向進行。不論是在生物科技產業或是電子產業,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和法國〈本文以下以G5稱呼這五大先進國〉皆是台灣所應學習、觀摩的對像。 於是本文乃以G5從1977-2002年期間,在美國取得的生物科技業與電子業專利及專利引證資料為研究對象,利用引證機率模型來探討G5間彼此知識外溢的情形。本文結構如下:第一章為前言;第二章為文獻回顧,參考過去文獻所建構的模型,了解專利引證的用途並加以估算知識擴散的情況;第三章為G5之生物科技產業和電子產業創新能力之比較,簡短說明G5在這兩個產業的基本概況和研發能力;第四章為計量方法與資料來源,說明模型的設定及樣本資料的範圍,並對資料做更進一步的統計分析;第五章為實證結果,將所收集之樣本資料,利用計量模型加以估計,並對估計結果進行深入討論;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
This paper examines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diffusion in the IT and biotechnology industry among G5 as an indicator of knowledge flow.We examines a knowledge diffusion model using a data set that is quality-adjusted during 1977-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