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3.26
  • 學位論文

以生產量模式評估資源動態結果之比較 -中西太平洋黃鰭鮪為例

Assessing the Stocks by Production model for Yellowfin tuna Distributed in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

指導教授 : 王健雄

摘要


在世界各大鮪類漁場中,中西太平洋漁場的鮪類產量豐富,若能得知此漁場的資源狀況,便可作為漁業管理的依據,且能藉此擬定我國在此海域之發展策略。黃鰭鮪為我國經濟價值相當高的魚種,每年外銷至日本為我國賺取大量的外匯。由上述,因此本研究針對中西太平洋漁場之黃鰭鮪做資源評估的研究。 一般而言,名目努力量的代表性較差,容易受漁期、漁區等因素影響,因此本研究以Honma法對影響努力量效率的時間、空間因素加以修正,而經修正後的漁獲努力量便稱為有效努力量。以各年份的有效努力量和漁獲量估算各年份之單位努力漁獲量 ( Catch per unit effort , CPUE ) 以作為資源密度變動的指標。 在中西太平洋作業的國家眾多,漁具漁法也大不相同,加上資料的完整性不足、取得他國資料的困難等等,要直接將不同漁業國別的資料標準化至同一水準在實行上是很困難的。因此假設中西太平洋海域的黃鰭鮪皆以我國延繩釣漁業的標準漁具所漁獲,視我國延繩釣漁業之CPUE為漁場的資源密度指標,其值與SPC ( The Secretariat of the Pacific Community ) 漁獲統計資料中的總漁獲量相除,藉此估算出中西太平洋黃鰭鮪資源所承受的總漁獲努力量。以上述之方法求得標準努力量及CPUE,代入生產量模式以評估資源的動態。為了進一步瞭解資源動態,在方法上除了使用傳統的Schaefer模式之外,也嘗試以Pella-Tomlinson模式及Fox模式評估資源動態,以估算最大永續生產量 ( 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MSY ),藉此了解資源的概略狀況,並提供漁業管理機關作為訂定管理目標的依據。 生產量模式中,Schaefer模式估算出中西太平洋黃鰭鮪系群的MSY為440827公噸;Fox模式所評估的MSY為393683公噸;Pella- Tomlinson模式當曲線參數m值約等於1時 ( m=1.00001 ),CPUE與努力量之間的相關係數最高,且所評估之結果與 Fox模式相似。此結果顯示中西太平洋黃鰭鮪的系群密度受漁業的開發後會呈指數衰減。由於Pella-Tomlinson模式之曲線參數較無生態意義,且計算上較為複雜,因此本研究使用Fox模式作中西太平洋黃鰭鮪資源變動的進一步研討。 將Hampton et. al ( 2004 ) 以MULTIFAN-CL模式所評估之結果與本研究以Fox模式所評估之結果作比較,MULTIFAN-CL模式 ( 以1990年後的平均補充量 ) 和Fox模式 ( 以1990年後漁獲資料 ) 評估之結果分別為350000-464000公噸和430514公噸,兩模式評估之結果相當接近,皆指出現今中西太平洋黃鰭鮪系群已瀕臨過漁水準。因此,須嚴加注意中西太平洋黃鰭鮪漁業之發展,以防止資源過漁。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Hampton, J., P. Kleiber, 2003. Stock assessment of yellowfin tuna in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 WP YFT-1, SCTB 16.
王尉任,2004。 西太平洋黃鰭鮪生殖生物學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文毓,2004。 台灣近海鮪延繩釣黃鰭鮪資源分布與海洋環境因子關係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正文,2004。 東港小型鮪延繩釣漁業漁況分析及黃鰭鮪資源評估。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論文。
A non, 2004. Report of the 17th meeting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n Tuna and Billfish.

被引用紀錄


秦啟翔(2007)。以生產量模式評估中西太平洋大目鮪之動態資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024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