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104.109
  • 學位論文

宗教非營利組織運作環境事業的觀察:以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進行個案研究

The Observation Of Religious NPO's Operation On Environmental Field: The Case Study Of Tse-Xin Organic Agricultural Foundation

指導教授 : 黃錦堂

摘要


第三部門在台灣目前的社會發展扮演由下往上的社會民間力量,集合社會的資源與大眾的需求,第三部門開啟大眾來關心特定社會議題的空間,這是民主國家的社會發展現象,也是經濟發展到達一定程度的社會作為。然在台灣民主進程與經濟發展的當前,環境議題仍是社會中的弱勢議題。此中包括政府的經濟思維正在從傳統經濟思維轉型為永續發展經濟思維的調適期,雖然政府已逐漸認知到環境永續對於經濟永續的重要性,但這樣的調適期其陣痛效應是當前政府不願意立即為環境而放棄經濟發展的根本原因。對於本著經濟發展的第二部門思維,其則會衡量經濟效益來決定是否要進行環境保護的工作。在這樣的情勢下,第三部門成為環境議題的發聲者,從社會的本土草根力量來由下往上推動台灣的環境事業。 有機農業為環境事業的一環,是從最根本的農業開始,影響大眾最基本的飲食來源。有機農業對於土地的影響是長期的,有機農業不使用化學肥料以及農藥,而是仰賴生物多樣性,以及土壤肥力的維持與充實。有機農業是一種生產食物以及纖維的體系,此體系的操作特點是不使用化學肥料以及農藥,而是仰賴生物多樣性,以及土壤肥力的維持與充實,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強調維持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來生產自然安全的農產品。有機農業連結的是大地的環境、人類的飲食與生態的平衡,要能達到永續的環境,必須要能逐漸以有機農業來取代傳統農業。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目前是台灣第一大的有機農業驗證機構,為一宗教非營利組織。其結合佛法的內涵來推動有機農業的發展,與里仁公司的水平整合,結合產銷消的三者連結,希望能從有機農業來恢復大地環境、並注重人心的淨化,希望能建立誠信的社會。其中的佛法內涵菩提道次第廣論,為慈心每位志工必須修習的佛法內涵,《菩提道次第廣論》扮演慈心志願服務的精神內涵,也是慈心從事有機農業的思想主體。 本研究要探討的是慈心如何結合佛法的內涵在有機農業的運作上,從決策菁英福利觀與核心使命的推動,到結合組織聲望、組織認同與組織承諾的志工運作與管理,以及其如何運用具備宗教脈絡與環境事業的象徵符號來推動有機農業,帶動社會大眾來認同有機農業。 本研究嘗試建立一宗教非營利組織運作模式,以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為個案研究,本研究透過深度訪談與文獻探討來進行分析研究,嘗試建構其運作內涵與模式,並與原先建立的非營利組織運作良好模式來進行比對,希冀從此篇研究中嘗試建構出宗教非營利組織在進行環境事業的運作模式,及宗教非營利組織屬性的運作法則與內涵。

參考文獻


吳東傑,2006,『台灣的有機農業』,台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正佳,2005,「非營利組織市場化對其課責之影響」,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本初,1994,「非營利組織管理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登記有案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對象」,台北: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陳伊雪,2001,「機構運用志工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督導風格及志工離隊意向之研究--以台中縣、市醫院志工為例」,台中: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郁梅,2005,「以菩提道次第廣論看花非花繪畫創作之研究」,台北:師範大學教師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美術教學碩士論文。

被引用紀錄


張銘芳(2011)。慈心倫理與有機精神─台灣有機農業運動中的佛教文化內涵〔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1.00384
陳郁樺(2014)。地方政府契約委外與信仰型非營利組織〔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60520141753409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