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84.237
  • 學位論文

民國時期內蒙古教育政策中的國家意識

National consciousness in Educational Policy of Inner Mongolia in Republican China (1912-1945)

指導教授 : 藍美華
共同指導教授 : 古偉瀛(Wei-ying Ku)

摘要


本篇論文以民國時期的內蒙古教育政策為題,探討其中建構國家意識的意圖及管道。討論對象不限於民國政府,涵括對內蒙古教育事業有所經營的幾股力量,諸如基督教會、中國共產黨以及滿洲國。藉由說明教育政策的制定背景、方針與內容,對政府希望透過教育,構築邊地人民對國家的理解與認同的企圖心,以及實際進行的辦法進行了討論。更進一步,探討民國政府以外的幾股力量所辦理的內蒙古教育,是否與民國政府辦理的教育內容相互影響。最後以社會輿論為出發點,討論大眾對內蒙古教育的看法與期待,作為另一種角度的意見。 藉由政策法令、會議報告、各類文史資料及期刊雜誌等資料的使用,筆者檢視關於內蒙古教育政策的部份,認為民國時期的主政者對建構國家意識的需要與實際行動日漸積極,反映於內蒙古教育上的行動為邊地教育政策的規劃與制定,且透過語文教學及教科書的編撰以達到目的。政府以外的各股力量也為了傳教、發展政治實力、鞏固統治等目標,在教育事業上著力甚多。其背後有著各自的意識形態與民族政策,並與民國政府的政策產生衝突、相互抗衡等現象。而社會大眾對於內蒙古教育的意見,隨著時代的演進及戰亂的發生而聲浪日高,多主張應努力發展邊地教育,有助經濟開發與國防鞏固;亦有另一股主張推動教育復興蒙古民族的聲音,足見社會對內蒙古教育有著不同的期許。 筆者選擇了國家意識作為切入點,將內蒙古教育政策置於國族建構的脈絡下進行研究,更廣泛地將基督教會、中國共產黨及滿洲國於內蒙古辦理的教育納入研究範圍,探討其教育措施具備的意涵,以及與民國政府間的互動,藉此了解內蒙古教育背後更深一層的意涵,提供另一種對內蒙古教育的認識。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札奇斯欽,《邊疆教育》。臺北:蒙藏委員會,1961年。
李毓澍,《外蒙古撤治問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6年。
王爾敏,〈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之自覺及國語運動〉,《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10,1982年7月,頁13-45。
沈松僑,〈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期28,1997年12月,頁1-77。
Patrick Taveirne. Han-Mongol Encounters and Missionary Endeavors: A History of Scheut in Scheut in Ordos(Hetao) 1874-1911. Leuven: Leuven University Press, 200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