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32.116
  • 學位論文

死亡率風險校正模型之建立與驗證-以急性心肌梗塞為例

Derivation and validation for adjusting for risk of mortality-the cas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aiwan

指導教授 : 鍾國彪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種需要緊急處理的缺血性心臟疾病,心肌梗塞發生時如能快速確認診斷並立即給予治療,則可減少與心肌梗塞有關的死亡率;故世界各國多有將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作為公告的照護指標。作為公開比較的照護結果指標,需要先進行校正程序,以求得比較上的公平。對於醫療照護品質的風險校正議題,自 1980 年代起即有相關文獻提出討論。早期對醫院品質指標的研究即指出,比較醫院的品質時不能依賴單一面向的測量指標,同時需要以適當的方式進行風險校正。藉由校正調整個人健康風險的差異後,可將醫療品質資訊公開(report card),避免未校正前對醫療照護結果比較上可能產生的偏差。然而,即使是針對同一疾病所發展出來的風險校正模型,在不同地區、對於不同族群,也可能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是故有必要建立台灣特有急性心肌梗塞風險校正之模型。 本研究旨在建立台灣急性心肌梗塞院內、30 天、1 年之風險校正模型,藉以校正因病患風險因子(risk factors)分布的不同,所導致個別醫院病例組合差異。藉由模型的確立,校正病人相關風險,將病人個別健康風險的差異加以調整,避免對醫療照護結果比較產生偏差。本研究所建立之 30 天死亡率、1 年死亡率和院內死亡率模型,C 統計值介於 0.732-0.737 間,驗證模型之 C 統計值介於 0.714-0.728 間,模型配適度佳。最終模型納入的因素包括:性別、年齡、AMI 梗塞部位及相關合併症,包括心律不整、高血壓、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腎衰竭、肝臟疾病、凝血性病變、藥物濫用等。各風險因子對於死亡率的影響如下:女性的死亡風險高於男性;年齡愈大其死亡風險愈高;相較於其他部位 AMI,側壁型 AMI 的死亡風險顯著較低;患有心律不整、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腎衰竭、肝臟疾病、凝血性病變、藥物濫用等合併症的病人其死亡風險較高,而患有高血壓的病人,其死亡風險較低。 並在模型建構完成後,以風險標準化死亡率(Risk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RSMR)比較不同醫院在急性心肌梗塞照護成果上的差異,由此反應不同醫院照護急性心肌梗塞的品質。應用所建立之模型計算校正後 30 天、1 年或院內死亡率,發現每年急性心肌梗塞服務量小於 50 個個案的醫院死亡率較高;相較於公立醫院,私立醫院的死亡率較低;醫學中心的校正後死亡率低於區域醫院及地區醫院;就所屬健保的醫院進行區分,以東區分局的死亡率最低,然其醫院家數過少,以所屬高屏分局的醫院死亡率最高。 風險校正模型的確立,對於比較醫療指標時具有其重要性。期未來國家衛生政策決策者可藉由發展特定疾病之風險校正模型,進行相關醫療品質資訊公開。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3.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 醫療品質指標理論與應用. 指標系統簡介, ed. 郭乃文2003, 台北: 合計圖書出版社. 1-11.
5. 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統計系列(三)死因統計, 1993-2010.
75. 朱育增 and 吳肖琪, 回顧與探討次級資料適用之共病測量方法. 臺灣公共衛生雜誌, 2010. 29(1): p. 8-21.
91. 朱育增, 吳肖琪, 李玉春, 賴美淑, and 譚醒朝, 探討共病測量方法於健保次級資料之應用. 臺灣公共衛生雜誌, 2010. 29(3): p. 191-200.
96. 柯玲晶, 譚醒朝, and 譚家惠, Charlson合併症指數對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適用性之探討. 臺灣公共衛生雜誌, 2007. 26(6): p. 491-49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