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7.45
  • 學位論文

我國更生理念變遷-從矯治復歸到風險管理

The Transition of Aftercare concept- from Correc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o Risk Management

指導教授 : 李茂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從歷史面觀之,與世界其他各國類似,我國更生保護制度一開始也是基於幫助出獄人的私人善行,以仁愛主義為出發點而興起。迨政府接收整頓日據時代所辦理的更生保護事業發展到目前,官方所宣稱的更生保護制度精神,仍然是本著人溺己溺的精神,協助更生人自力更生,重新適應社會生活。然而實務雖然定調更生保護工作是施予更生人福利的措施,但是在這樣的體制內,究竟更生人是往上爬,還是擠壓到社會的邊緣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另外從執政當局在作其他刑事政策時,對於更生人的態度是否仍然堅持矯正、復歸社會,分別從對於治安顧慮人口查訪,以及就業資格限制、與電子監控措施這三項刑事政策切入,結果明顯是更生保護理念未充分考慮,且制度本身都有修正的必要。 又從修法後近幾年數據來看,我國刑事政策確實有趨於嚴格、重刑化的現象。在這樣重刑化的政策趨勢下,改變的不僅是實體法、訴訟法法律層面,對於監獄管理、矯正系統乃至於更生保護制度都具有重大影響,甚至於是直接挑戰長期以來我國更生保護制度的理念。這樣的變化反應到我國更生保護制度,一來動搖傳統上所遵循的矯治、復歸理念;二來矯治理念重新定義後,更生保護制度的意識型態受到挑戰,資源將被選擇性分配,且對象是經過評估值得投資的。實務縮減更生保護費用,轉而投資在其他比起更生保護,更能有效控制犯罪的領域。重刑化刑事政策,代表的意義不僅只是矯治、福利理念的消退,另一個層面從嚴格、強硬刑事政策面相切入,對付犯罪的策略重心,從既有的矯治模式逐漸轉向對於風險的管理。更生保護地工作變成是國家處理核心犯罪人的重要途徑,風險社會中,更生保護制度除了給予更生人幫助的功能外,也含有管理、監控的機制。 是以在重刑化以及風險社會興起的同時,我國更生保護制度未來動向與發展,是值得關注!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aftercare risk management correction rehabilitation

參考文獻


.張麗卿,「新刑法探索」,元照出版社,2006年。
.田仁杰,具有犯罪前科者之群體的平等權保障-從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八四號解釋之職業平等談起,憲政時代第32卷第1期,2006年7月。
.李茂生,論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中保安處分相關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93期,2003年2月。
.李惠宗,職業自由主觀要件限制之違憲審查-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八四號解釋評析,憲政時代30卷第3期,2005年1月
.吳景欽,從防疫視訊追蹤系統談居家監禁引入我國之可行與適法性,法令月刊第54卷第6期,2003年6月。

被引用紀錄


蔡琇如(2011)。犯罪人復歸社會議題之考察─從我國現行處遇制度談起〔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2198
呂孟翰(2012)。以社會融合觀點重新省思我國刑事政策〔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20907
劉美君(2013)。女性更生人社會復歸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78-271220131404290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