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依賴型蛋白酶為細胞進行蛋白質品質調控扮演一重要角色,透過ATP的水解做為能量的來源,將具有危害性的蛋白質降解,以維持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而ClpYQ蛋白酶亦為ATP依賴型蛋白酶之一,透過具有ATPase及Unfoldase的ClpY來進行基質的辨識、結合、解構及轉送入ClpQ蛋白酶中的動作。SulA為具有抑制細胞分裂功能之蛋白,於SOS反應下會被大量誘導表現,以避免受損的DNA傳遞到子代,當DNA修復完成後,其必須被細胞質內的蛋白酶分解,以重新恢復細胞分裂的進行。目前已知會對SulA進行降解之蛋白酶有:Lon及ClpYQ蛋白酶,於先前的研究中指出,Lon會透過SulA C端末8個胺基酸來進行辨識,而SulA蛋白第141-150個胺基酸片段則被認為可能對ClpY進行辨識具有重要性。本實驗中,於in vitro下觀察各SulA之C端缺失突變蛋白與ClpY之交互作用,發現ClpY對SulA第141-150殘基區域具有辨識專一性,並通過疏水性作用力進行結合。接著於141-150殘基區域內具保守性之序列 GFIMRP上的疏水性胺基酸進行突變,以與MBP融合之F143A、F143Y、I144N及M145I點突變蛋白於in vivo下偵測其被ClpYQ蛋白酶及以ClpY*Y91F取代野生型ClpY後被降解之情形。實驗結果顯示,ClpYQ蛋白酶無法分解MBP-SulA*F143Y蛋白,若以ClpY*Y91F取代野生型ClpY,則MBP-SulA*F143Y可以被分解,於半衰期測試也發現,MBP-SulA之半衰期約32分鐘,而MBP-SulA*F143Y則在經過2小時後,累積量有稍微下降的情形。由此推測,ClpY上第91個位置與SulA上第143個位置可能是ClpY與SulA產生結合的作用點之一。此外,MBP-SulA*I144N不具有抑制細胞分裂之活性,顯示於第144個位置進行突變,會對SulA本身之生理功能產生改變。由此可知SulA第141-150個胺基酸片段內具保守性之疏水性胺基酸,對於SulA本身的活性及被ClpY辨識並轉送的特性具有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