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93.7
  • 學位論文

多環芳香烴內電荷轉移系統的電致化學發光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for the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of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 Systems

指導教授 : 何東英

摘要


本次研究的內容,我們用修正過的Sonogashira reaction的合成方法,合成出兩個不同系列的化合物,我將分別論述這兩個系列的電致化學發光(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ECL)性質,以及光物理的性質。第一個系列是合成苯環4位置氮,氮-二甲基取代的多環芳香族烴化合物(化合物1-7);而第二個系列的化合物,則是合成一系列苯環4位置取代的5,6-苯并-1,2-哌喃酮的衍生物(化合物8-12)。 這次的研究,我們藉由紫外光譜儀、螢光光譜儀,做了UV吸收、溶液狀態下螢光強度以及固體狀態下螢光強度的測試、螢光量子產率的研究,來探討這兩個系列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質。接下來,我們使用循環伏安計(Cyclic Voltammetry, CV)以及ECL實驗裝置,得到CV圖譜以及ECL圖譜。我們藉由CV圖去討論化合物的氧化還原能力,然後觀察出化合物的氧化還原電位。再來使用ECL的實驗裝置,使其在極短的時間內(約0.25 秒)切換作用的氧化還原電位,產生足量且在此極短時間內穩定的陰、陽離子自由基,進行反應。並於同一裝置內,以螢光儀偵測儀,測試化合物是否有ECL的放光性質。 關於ECL的放光機制,可以分成S-route、T-route、E-route三種不同的路徑,我們經由計算電子轉移反應所產生的能量-ΔH°,我們可以判斷化合物ECL放光的路徑。若-ΔHo > Ehν,為能量充足的系統,反應主要經由S-route進行;若-ΔHo < Ehν,為能量不足的系統,反應主要經由T-route進行。經由理論計算,我們可以觀察出絕大多數的化合物是由T-route的路徑放光。但是其中有一個化合物的ECL放光波長,與該化合物的螢光最大放光波長,相差了有93 nm之多,經過多次重複實驗的結果,最大放光波長位置不變,相當穩定。故我們推測其ECL放光是屬於E-route的放光。

關鍵字

電致化學發光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1.(a) Kuwana, T. in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Bard,A.J., Ed.; Marcel Dekker: Ney York, 1996; Vol. 1, Ch.3.
(b) Bard, A. J.; Faulkner, L. R. in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Bard, A. J., Ed.; Marcel Dekker: Ney York, 1997; Vol. 10,p 1.
2.(a) Miao,W; Choi,J.P; Bard,A.J., J. Am. Chem. Soc. 2002, 124, 14478
(b) Leland, J. K.; Powell, M. J. J. Electrochem. Soc. 1990, 137, 3127.
(c) Kanoufi, F.; Zu, Y.; Bard, A. J. J. Phys. Chem. B 2001, 105, 21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