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192.3
  • 學位論文

道家美學的後現代傳釋--葉維廉美學思想研究

none

指導教授 : 柯慶明

摘要


論 文 摘 要 本論文是以葉維廉的美學思想為媒介,探究在他的比較文學研究視域中,如何援引傳統道家思想,作為其美學論述的主幹。在揭示傳統中國美感特質的同時,並和西方現當代的主流思潮,有所對話,有所轉化的過程。藉以突顯道家思想在後現代思潮發展的新契機。 一、論文研究動機 (近因)葉維廉手稿資料展(91.9)對葉氏產生好奇;參加三場演講引生觸發 (遠因)大學時代對道家思想的興趣 二、論文研究過程及遭遇問題 (一)、葉維廉著述豐富,蒐集資料頗耗費時間。只能盡量搜羅其論述篇章,卻難以宣稱已經完整收羅其全部作品。恐有遺珠之憾。尤其是外文篇章。 (二)、如何摘選具有代表性的言論,而不致於對其美學活動秩序生長的過程產生縮減與片面理解。當然,一定程度的縮減勢所難免。 (三)、如何再現、重溫葉維廉當時思索比較文學問題、中西對話錯位情境的歷史氛圍。再現已屬難為,其與當下的歷史語境必定有所斷層、落差。 (四)、葉氏的思考探索,涉及中國傳統美學、批評思想、道家思想、比較文學、西方傳統、現代美學思想、西方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現象學、詮釋學、解構思想等範圍廣泛,學說如林的議題。筆者限於學力淺薄,只能亦步亦趨地跟隨,對於部分比較不熟悉的思想學說,在有限的時間內盡量求其理解,但實在難窺全豹。而把握上也容易陷入不成熟的誤判。即使偶爾提出一些個人有限的體會,也難以作具體深入的評述與論斷。因此只能作概要的敘述介紹,尤其是比較文學的論述、西方現代思潮、後現代主義等範圍,幾乎是重新消化吸收理解。限於時間精力,也難以作全盤的深入探索,故有所不足。但是也感謝柯老師適時地提點。讓我在紛亂無所適從的思緒中,找到可以入手的方向。 (五)、道家思想的傳統詮釋和現代論述,也是汗牛充棟,具有龐大豐富的論述成果。實在是有限的時間內難以得窺全貌的。各家之間又各有不同的詮釋切面,把握起來也頗費機心。所以只得從原典文獻的詮釋把握入手,紛紜異說就先行擱置不論。但是其他各家對於道家思想在現代轉化之詮釋說法,總覺有未盡不足之處。對於葉維廉的轉化與其他對道家的當代詮釋之比較,應該可再進一步的探索,以這些道家的現代詮釋揭示出道家思想在當代情境發展的面貌。或者這是另一個新的論文可以思考的方向。 三、論文內容概述 (一)、葉維廉比較文學研究、美學研究的主要特色:出入中西、傳統與現代 中:對傳統中國道家思想、美學的詮釋(烙上西方思想印記) 西:對西方現代思潮的反思(以傳統中國美學思想審美視境為參照評述 的體系) (二)、葉氏的研究在比較文學的語境之下,對道家美學作獨特的發揮引申,為了照應論文主題,故以道家美學的發揮為主軸,將葉氏的比較文學研究的成果貫串其中。 (三)、論文篇章次序安排大略依照葉氏思想發展先後,每章或多或少都涉及中西對話,只是比重不同,每一章都有提到葉維廉美學思想在各個層面對道家思想作了何種發揮轉化。 -----中:純粹經驗美學(第二、三章) 道 | 家 | 比較詩學模子理論(第四章) 美 | 學 -----西:與西方思潮對話(第五章) (四)、各章內容簡述 第一章:基本立場說明、葉氏成就概述、研究成果揭示 第二章:以葉氏主要的研究面向,如詩歌(現代詩、中西詩歌比較)、小說、藝術的論述,揭示出純粹經驗美學在葉氏思想的主要地位,及其與道家之關係。 第三章:論述純粹經驗美學對傳統道家思想的承繼與轉化,分三面向論述之。 (純粹經驗與世界、創作主體、作品語言特質) 第四章:論述葉維廉比較詩學模子理論建構的要旨、及實踐成果。兼及其影響。並試圖點出其與道家思想的關係。 第五章:在葉維廉美學思想與當代思潮的對話過程中,如何運用道家或傳統中國美學思想,來呼應西方當代思潮所面對的問題,提出另一種觀照視域。從而彰顯道家在當代情境的發展契機。 第六章:嘗試評判葉維廉美學思想的價值與可能潛存的論述侷限。 附錄:葉氏論著、評論文章彙整。可據新出資料做修正。 四、論文寫作成果 以往研究論述葉維廉的篇章,以其詩作的分析評述為主,兼及其比較文學的論述成就。雖也多有點出葉氏與道家思想之密切關係,卻少以道家思想為主幹論述葉維廉的美學成就之作品。本論文試圖分析葉氏比較文學、美學研究中道家思想的重要影響成分及葉氏特有的研究視域所發揮側重的面向。一來作為對葉維廉美學思想的概括縮影,二來可以呈現出道家思想在後現代的特殊發展面向及其價值。 (一)、揭示純粹經驗美學在葉維廉美學思想中的主軸地位:在中國現代詩研究方面, 匯通傳統舊詩與現代詩的語言視境;在中西詩歌比較方面,突顯純粹經驗視境與西方現象本體二分傳統之對顯,溝通中國古典詩與英美現代詩的美學策略;在小說方面,敘事語言趨向純粹經驗視境的展演,顯現小說向詩歌視境取法靠攏的美學要求;在繪畫方面,對電影運鏡技巧的借用,匯通詩畫原理。 (二)、純粹經驗美學的精神根源承繼道家思想而有所轉化,表現在對郭象「獨化」說的發揮、「無我」的主體狀態接近傳統「觀照主體」的審美作用、對作品語言的「離合引生」策略的發揮,轉化道家「忘言」、「得意忘言」的理想,更重視語言點逗現象湧現的弧度所生發的美學經驗之呈現。 (三)、葉維廉純粹經驗美學承繼傳統神韻詩學,而有所轉化。一方面發揮了對「景」的注重,一方面又特別重視語言形式意象的安排,顯示出西方意象主義的影響,也表現出和王國維境界說的不同理論面貌。 (四)、比較文學模子理論的建構,以及葉氏運用模子理論在其比較文學研究的探索,取得了可觀的成績。這是葉維廉運用道家思想的觀念,轉化成對文學現象的思考、對文學規律、批評架構的反思。 (五)、在與當代思潮對話的過程中,突顯道家思想的現代活力及其價值,著重發揮其「解困」的作用,以及對西方現代文明弊病的批判破解力量。匯通現象學、詮釋學、解構思想、後現代情境的同異全識。賦予道家新的使命。 (六)、揭示出葉氏美學理論的價值(承繼神韻詩學、道家與現象學的匯通、比較文學理論的建構與研究實踐、彰顯後現代情境中道家思想之價值)、影響(純粹經驗美學對現代詩的影響、模子理論對比較文學的影響、道家美學建構對美學研究之影響)。 (七)、對葉氏理論之反思(被「洞見」所掩蓋之「不見」)。其目的並不在批判葉氏學說之缺失,而在指出匯通中西文學、美學之不易,與比較中西美感意識之困難。葉維廉雖力求審慎客觀,但仍不免受其個人詮釋氣質與具體歷史情境之制約,而對中西美學論題有所縮減、有所不見。葉氏研究成果之得失,值得後輩學者更謹慎以對。

關鍵字

道家 美學 葉維廉 後現代 神韻 以物觀物 現象學 比較文學 模子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王建元:《現象詮釋學與中西雄渾觀》,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8月再版。
王曉路:《中西詩學對話—英語世界的中國古代文論研究》,巴蜀書社,2000
吳汝鈞:《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文津出版社,1998年6月初版一刷。
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文津出版社,2000年5月初版二刷。
崔大華:《莊學研究》,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第三刷。

被引用紀錄


朱天(2009)。詩與美感的交輝:葉維廉、杜國清詩學理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0266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