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9.30.232
  • 學位論文

醫療與身體——以先秦兩漢出土文獻為中心

Medical and Body: Studies on the Excavated Literature in Pre-Qin and East & West Han Period

指導教授 : 徐富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中國醫學自《黃帝內經》以降,不再有任何革命性的典範理論,傳統醫學的早熟性格,反應出古代對瞭解身體、照顧身體的高度重視。本文回到當時的文本情境,從先秦兩漢出土醫療文獻出發,分析梳理其中對於經脈、診法、治則、疾病、療法以及養生方法等面向,嘗試了解在未經注家之手的資料中,時人對身體認識的原貌。出土文獻中對氣的感受、天人關係、形神關係、中和原則、養生觀念等方面,與傳世醫書及先秦諸子有著高度的一致性,我們了解到「氣」在傳統醫學中不只是概念,同時是疾患所由生,以及診病、施治、存養的對象;「形、神」間的繫聯也不只是理論,無論在疾病的認識、療法的施行或養生方法任一方面,都顯現出兩者不可分割的緊密關係。 病痛、治療與養生,是人們的切身體驗;診斷與施治,是醫者的親身實踐。患者的自體感、醫者的他體感,體驗、實踐與理論,不斷在意向與對象間交換輸入,我們能夠肯定,至少在當時,人們對文獻上記載的「氣」不只是概念上的理解,同時還是身之所受、體之所感。

關鍵字

醫療 身體觀 身體感 馬王堆 張家山 出土文獻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Maurice Merleau-Ponty著,姜志輝譯:《知覺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涌編,李慶譯:《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與人的觀念的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李建民:《死生之域:周秦漢脈學之源流》(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1年)。
李零:《中國方術正考》(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李零:《中國方術續考》(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被引用紀錄


張億平(2013)。六朝仙道身體觀與修行理論探討〔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2042
黃正純(2011)。從《說文解字》探索古代對人體及疾病的認知〔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1432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