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25.171
  • 學位論文

宋詩的風景視角——以「如畫」、「如詩」為核心的研究

The viewpoints of Song poets on landscape ── A study based on “being picturesque” and “being poetic.”

指導教授 : 蔡瑜

摘要


中國詩人與自然的關係向來頗為親近,自然也常成為詩人觀看與描寫的對象,而宋人在描寫所見的風景時,詩中常會流露「詩情畫意」的氣息,這反映宋代詩人是以詩、畫的視角來面對和把握風景的,文學與藝術在宋人筆下跨界交融,與自然風景構成可融攝、類比的關係。本文以宋詩為研究範圍,藉由分析詩作內容,期能了解宋代詩人在「如畫、如詩」的風景視角下,展現的風景、詩歌、繪畫與自我的關係。全文共六章,各章重點簡述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方法,並梳理關於自然、繪畫與詩歌討論的相關文獻。 第二章為「如畫、如詩」風景視角的形成背景,先回顧宋以前的「如畫、如詩」觀,從中可見「如畫、如詩」的風景視角約在中晚唐成形,為宋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接著討論宋代思想和文藝背景對「如畫、如詩」風景視角得以遍行宋代的影響,思想部分以理學為核心,兼論佛道;文藝部分著眼於與風景關係較為密切的山水畫和山水詩,透過一覽山水畫的發展概況及其與山水詩的交融互滲,探討繪畫與詩歌介入宋代詩人觀景視角的情形。 第三、四、五章皆以宋詩為基礎,透過解讀語言文字所提供的訊息,探究宋代詩人如何在詩中表現「如畫、如詩」風景視角的多種面向,由此再進一步分析這個觀看視角下,作者與自然、詩、畫的關係。 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從「如畫」的角度切入,分就「觀畫」和「入畫」兩個層次討論宋代詩人如何面對、把握和表現風景。「觀畫」部分在詩中的表現為「風景如畫、天開圖畫、難畫與勘畫」,「入畫」部分則為「畫我與欠我、我入畫中、我在畫中」。由觀到入,透露宋代詩人以全身心感知風景為畫後,渴望進入畫中,成為藝術品,與自然共構具有藝術美的圖繪世界。 第五章從「如詩」的角度切入,討論宋代詩人如何從詩的視角掌握風景,及其與詩人創作間的關連。內容分「山供秀句」和「滿眼新詩」兩部分,風景一方面以詩歌素材的形象展現在詩人眼前,為詩人送來詩材、詩料、詩本,引發詩人的詩興和靈感;一方面也以詩篇的形貌入於詩人之眼,使詩人能在各色自然物象組成的環境中目誦詩歌,感受風景散發的詩意。而視風景為詩句、詩歌也反映宋人具有詩畫一律和感官互通的共識。 第六章為結論,從前述多角度的文本分析裡,歸結宋代詩人面對風景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如畫、如詩」的風景視角在宋代的定位與意義。

關鍵字

風景視角 通感 觀看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picture poem viewpoints on landscape synaesthesia view

參考文獻


3.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臺北市:聯經,1986年。
25.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74年5月。
38.陳傳席:《六朝畫論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9.衣若芬:〈「江山如畫」與「畫裏江山」──宋元題「瀟湘」山水畫詩之比較〉,《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3期,2003年9月,頁33-70。
10.衣若芬:〈寫真與寫意:從唐至北宋題畫詩的發展論宋人審美意識的形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8期(2001年3月),頁41-9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