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5.209.95
  • 學位論文

唐代交通圖與唐帝國的空間運作 ——邊防、軍政佈局及歷史意義

Tang Dynasty Transportation Map and Movement through the Tang Empire:Frontier Defense, Disposition of Military Administration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指導教授 : 梁庚堯
共同指導教授 : 范毅軍

摘要


本論文以嚴耕望先生的宏偉鉅著《唐代交通圖考》作為研究對象,主旨在筆者如何嘗試「讀懂」與「理解」該書,且對其內容中可以引申與發揮的歷史意義加以解釋,尤其是對筆者長期在中央研究院 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運用GIS數位化之〈唐代交通地理資訊系統〉作詮釋,在該網頁系統中,對於嚴耕望先生於《圖考》中所強調的唐代的空間運作、軍政佈局可以有清楚地展現,使讀者閱覽後能有較為深切地體會,此乃因運用GIS而得以將空間的意涵較為充分地突顯出來。可以說,解釋此網頁的空間意涵及其中的軍政佈置,實與筆者所嘗試「讀懂」與「理解」的《圖考》一書的作書意旨、歷史背景與歷史意義密切相關。蓋《圖考》一書以唐代的政治發展為主,亦即唐代的國家機制如何藉由交通網絡的拓展,滲透、控制與支撐其統治領域,軍事、經濟、文化的發展,亦莫不是伴隨與圍繞此統治領域而得伸展與相互影響。該書以空間領域的衍伸形成唐代歷史,唐帝國的整體架構、邊防、軍事、決策、民生經濟,得以藉交通網絡的考證而顯現於讀者眼前,尤其是於邊防區作成精密地軍政佈局,用以鎮戍邊疆並對抗強大的敵人。 筆者於論文中將《圖考》書中所內含的唐代歷史發展,試圖「轉寫」成一有主題的歷史「圖像」,「圖像」中涵蓋了這些考證中較為重要之處。「圖像」既能說明嚴先生所欲闡述的撰述宗旨,且能將唐代「時空脈絡」下的交通、邊防與國際關係展現清楚,尤其著重於唐帝國的空間運作與軍政發展。自高宗晚期以後,唐朝的軍政佈置由初期的都護府制轉向中期的節度使制,邊防上的鎮戍體系愈益嚴密,這主要的關鍵乃在於東突厥復興、奚與契丹兩蕃叛亂、吐蕃的狂飆一時,嚴重威脅到唐朝的邊防安全,唐朝面對挑戰,乃逐步於交通要道上設置綿密的鎮戍體系。自安 史之亂後,唐朝統治轄境大為萎縮,時安西四鎮與北庭節度之軍東調平亂,雖留有孤軍堅守異域據點,實已非前此之節鎮。而河西、隴右均落於吐蕃之手,范陽、平盧淪落藩鎮之手,由於吐蕃對唐之嚴峻威脅,當時於邊防發揮作用者乃朔方、劍南,而由於朝廷對節鎮擁兵的提防,朔方被分為邠寧、涇原、鳳翔等節度,劍南亦分東、西川節度,原邊防區的節度被分割多塊,就以節度使區的軍政建置為對比,前後期態勢亦頗為不同。 在論述了嚴耕望先生《圖考》一書內容討論唐代盛時如何運用交通對帝國作控制,尤其是於邊防作成精密地軍政佈局,以及中葉以後邊防情勢的轉變後,當可使讀者對《圖考》一書的精義所在有所體會,對於筆者所數位化的〈唐代交通地理資訊系統〉所顯示的歷史意義與價值,當更能有所體會。如何運用GIS(地理資訊系統)的有力工具,以空間作為理解歷史的視角,而不僅止於作為一種示意的圖,《圖考》可以成為一項有力的運作與示範。蓋《圖考》考證精詳,且涉及唐帝國的整體軍政佈局,可以說唐帝國正是以空間的思維來運作、擴展與維持其帝國的發展。由於唐朝重視交通與空間作為帝國發展之憑藉,正可使空間作為一種理解唐帝國歷史的思維與憑藉,成為有意義的學術課題。因此,筆者對交通路徑、地理行政點、河川湖泊與山脈的精確性、整體關聯、相對位置等的每一環節都細心注意,仔細查對嚴耕望先生《唐代交通圖考》與譚其驤先生《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五冊之相關資訊,將這些資訊嚴謹地落實於申報館《中華民國新地圖》中,盡可能無所遺漏疏忽地找出可能錯誤,將相關空間標的之定位精準化,期許能真正顯示多方意義的唐代交通圖,一個不僅止於示意的交通圖,而是能呈現出真正空間意義的交通路線圖。筆者將《圖考》的精密考證與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的周全相結合,以中國地圖學上具有里程碑地位的申報館《中華民國新地圖》為底圖,運用GIS的新技術,作成精密的數位化與繪圖,這樣的結合使得更為全面的唐代空間運作、軍政佈置與交通路徑得以呈現,且能將這些地理行政點在交通與地理條件上的優點突顯出來。可以說,這樣更為周全的唐代交通圖,更能將嚴耕望先生《圖考》一書所著重的軍政佈置更為清楚地呈現,也更為彰顯。運用GIS將三者結合,在系統中統合了三者的訊息後,更可發現空間上的特殊意義,並由此引發問題意識,切入討論。就筆者本論文之研究而言,第五章〈唐代交通圖與GIS的運用〉可謂是本研究之重心與精華之所在,亦即採用GIS之新工具、新方法,試圖得到觀察《圖考》與唐代空間運作、軍政佈置乃至對當代的中國歷史地理學的一種新的視野。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1. 毛漢光撰,耿慧玲、郭長城助理,《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4,第15冊。
11. 全漢昇,《唐宋帝國與運河》,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1946。
23. 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5。
16. 嚴耕望,〈唐代盛時與西南鄰國之疆界〉,收入《嚴耕望史學論文集》,中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一) 史料

被引用紀錄


文宇軒(2016)。7至8世紀唐朝與突厥爭奪農牧混合地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2363
姜依官(2007)。三元宰相--商輅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44410
劉庚龍(2008)。明初文臣解縉之研究(1369-1415)〔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5208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