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251.37
  • 學位論文

八卦.現代性.台北:一個敘事取向的「小報化」研究

Tabloid, Modernity, Taipei:A Narrative Approach to Tabloidization in Taiwan

指導教授 : 林鶴玲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當時序跨入21世紀,全球新聞業遭遇啟蒙報業發端以來最大的經營危機,宣布倒閉、結束營業的新聞事業家數與新聞從業人員失業人數都迭創新高,眾多訊息都顯示:啟蒙時代以降的報業型態正經歷典範轉移。 如果依照Thomas Kuhn對「典範轉移」的定義,典範與典範之間有其高度的「不可共量性」(incommensurability),要描繪新世界,很難用既存的知識與評價來完成。新聞學亟需各種學門外部的視野,來重新描述自己、解釋自己。 這本論文嘗試探討21世紀新聞轉折(台灣與世界報業命運相仿)中的主要事件:「小報化」(tabloidization)(台灣熟悉的語言是「八卦化」)。 「小報化」被西方報業看成是擺脫經營危機的一種主要策略抉擇,從2003年英國〈獨立報〉開始,包括〈泰晤士報〉、〈紐約時報〉、〈衛報〉等,都將自己的報紙改小,內容上也作出傾向小報風格的大幅度調整。「小報化」也意味著小報產製新聞的方法與意識型態,洗禮到全部的新聞媒體(包含電視、雜誌、廣播、網站等等)。最後,「小報化」也代表媒體更加地侵入私人世界,引發關於新聞自由與隱私權邊界的「憲政爭議」(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與美國憲法之間的實質張力)。 但是,台灣新聞界仍然並不十分明白「小報化」與「小報」;〈蘋果日報〉、〈壹週刊〉的登陸為我們引入許多新的理解,但這個社會始終缺少對小報的深層探究,小報在歐洲發展超過230年,是西方人生活中的空氣、陽光、花與水(或是火藥?),但於我們,它還是個陌生的現象。 這本論文採取敘事研究方法,經由對21位大台北區八卦刊物讀者的生活史訪談,嘗試了解小報與台灣讀者間的意義關係,之所以採取敘事研究,乃在於作為現代人的人們的敘事認同之建構或重構,和他們身邊可取得的敘事資源有很大的關係,八卦媒體作為本地最大的「敘事倉儲」(narrative warehouse),如何與讀者進行「無聲互動」,可彰顯出更大的社會文化意義:社會如何透過媒體建構公民(或消費者),而個人又如何「在新聞中游泳」。 解釋敘事文本之時,作者嘗試動用多種工具(歷史社會學、心理分析、社會學、文化研究、敘事理論)輔佐,用以完善所謂的詮釋學循環。結語中,針對台灣之八卦新聞批評浪潮提出研究者個人看法:在滿滿是敘事的年代,我們與其要禁止某一類型的敘事,不如來創造更有魅力的敘事。

關鍵字

八卦 小報化 自我認同 敘事 新聞史 大眾文化 現代性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王泰俐 (2004) 電視新聞節目「感官主義」之初探研究。新聞學研究 81:1~41。
何旭初 (2007) 市場導向新聞學之思維與運作:蘋果日報個案分析。中華傳播學刊 11:243-274。
汪宏倫 (2006) 怨恨的共同體,台灣。思想 1:17~47。
汪宏倫 (2010) 從戰爭論到新歷史教科書:試論日本當代民族主義的怨恨心態及其制度成因。台灣社會學 19:147-202。
林鴻信 (2007) 敘事情節當中的自我與他者──從利科觀點看自我與他者。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4 (2):1~26。

被引用紀錄


黃上銓(2013)。「鄉民」的誕生:線上論壇中認同語意及娛樂功能之歷史考察〔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138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