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47.190
  • 學位論文

社會資本與網絡:科技產業公關與記者互動模式之研究

Social Capital and Network: Research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ology Industry PRs and Journalists

指導教授 : 彭文正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台灣的公關業發展到2007年,影響越見普及,新聞受到公關操作的影響也越容易見到。台灣近幾年高科技產業的蓬勃有目共睹,雖然比較廣為人知的尚屬電子代工產業,但隨著代工產業的揚名國際以及台灣科技產業研發能力的提升,不管是台灣自創的科技品牌,或是國際大廠來台設點皆日益增多,伴隨而來的科技產業公關操作也日形重要。本研究從科技產業公關角度觀察及描述科技公關和記者的互動現況,在互動關係裡社會資本是如何運作,並觀照社會網絡如何影響記者和消息來源(公關)之間的關係。 深度訪談十位科技產業公關的資料與理論對話後主要發現如下:(ㄧ)科技產業公關並不會在一開始就以得到私利回饋作為目的而投資,但是的確有意外獲得以私利為回饋/報酬的情況。善意的回應對於受訪者來說多半是意料之外的,受訪者歸功於自己平日對於關係的投資得當。(二) 強大的「公關室內的社會化」的力量也是此功利社會網絡的特色之ㄧ。但公關們想要改革或是改變的念頭卻很薄弱。(三)微妙的「主從關係」,因為公關職務異動的關係,即使還身處在同一個社會網絡中,面對著同一批人,卻因為社會關係而重新形塑了記者的經濟行為,是一個「鑲嵌」過程最好的例證。(四)不管受訪者的人格特質如何,或是對於跟記者私下來往的意願如何,都會無可避免地發展出的私人關係。(五)私交對於科技產業公關的工作不全然是絕對的助益,有時候可能變成是人情包袱。(六)本研究認為在現今的科技公關產業中,結構洞的優勢已經不在。

並列摘要


This paper employed some major concepts of 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capital theories to exam the important topic between technology PRs and journalists,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s and journalists and how social capital work in this network. The major findings included:(1)PRs may get advantages or benefit as feedback from journalists, however, PRs had not intended to get those advantages from the beginning. (2)There is “Socialization in PR rooms”. (3)There is subtle class between in-house PRs, PRs in agencies and journalists. (4)Private relationship is unavoidable.(5)Private relationships sometimes could be burdens. (5)The advantages of structural hole are losing.

參考文獻


黃彥翔(2005)。《搞關係,玩面子:政治記者化解與消息來源衝突的策略》。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貞誼 (2004)。《性別意識的認同與實踐—以媒介職場的實踐經驗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玉潔(2004)。《人脈與新聞:一個社會資本觀點的研究-以傑出財經記者與消息來源的關係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Abrams, D. (1990) "Social Identity theory: Constructive and critical advances."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Alicia Glenane-Antoniadis, Gregory Whitwell(2003) " Extending the vision of social marketing through social capital theory. " Sage Publication Vol 3(3), 323-343.

被引用紀錄


陳韋馨(2013)。數位匯流趨勢下臺灣電視內容產業的發展:以壹電視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060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