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37.243
  • 學位論文

論我國消費者保護法上安全性欠缺

Defect of Security in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指導教授 : 陳忠五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從第二章以下,分別討論有關於安全性欠缺的概念之形成,安全性欠缺概念之內涵,與法院實務上之操作標準。在第二章中,討論安全性欠缺概念之形成,首先說明的是,我國消費者保護法以安全性之不具備,本文稱之為安全性欠缺作為損害賠償責任之客觀歸責要件,而該歸責要件,因為翻譯自外國法之故,有稱為缺陷或瑕疵者,但基本上係指稱同一概念。本章從第一節開始,介紹重大影響我國消費者保護法有關商品與服務責任體系的外國法例,包括歐盟指令、德國產品責任法與美國侵權行為法整編。事實上,德國與美國法上對於安全性欠缺的體系與說明都同樣的是對於缺陷作分類,區分為設計上、製造上與說明上之缺陷,直到一九八五年歐盟指令的作成,係以消費者的安全性期待作為客觀歸責事由,試圖跳脫過去的過失責任體制,而德國亦以此為原則轉換為內國法制定德國產品責任法。 我國消費者保護法於一九九四年制定,乃是高度參酌歐盟指令而制定,其中商品與服務責任一節經歷了二○○三年的修正,立法理由中說明修正重點乃在於將該法施行細則中重要規定移列於母法之中,但對於是否有實體上的修正問題,學說則有爭議,該爭議影響了發展中危險概念在我國消保法上是否存在,以及如何操作、操作標準的問題。 在第三章中,分別自企業經營者行為義務與消保法上明文的判斷標準出發,討論安全性欠缺之概念內涵。在行為義務部分,分別對於設計上、製造上、指示上、後續觀察上欠缺,與發展上之危險作介紹,但是此種分類判斷安全性欠缺標準雖然優點是易於判斷,但是卻容易傾向過失責任,且流於以企業經營者的角度去觀察,與消保法上以消費者角度看待安全性之前提有違。因此,第二節則自消保法上判斷標準出發,介紹施行細則第五條三項參考事由與其他未明文的參考標準,雖然本文中,將自企業經營者行為義務出發與自消保法上判斷標準分開討論,但是實質上,以行為義務區分安全性欠缺類型的思考方式,已深深影響到我國消保法對於安全性欠缺的解釋方式。 法院在實務上操作的方式部分,在第四章的介紹區分為服務業與商品業來說明,但在觀察法院的操作方法後發現,雖然消保法第七條商品與服務責任號稱為無過失責任,但是事實上法院在認定安全性欠缺時,常以認定過失的事實,用來認定是否有安全性欠缺,也就是說在法院的操作下,消保法上責任與過失責任幾乎並無差異,如此一來,消保法是否還能稱之為無過失責任,殊值懷疑。 最後,本文提出了對於安全性欠缺的操作方法與定義,也就是說,所謂的安全性欠缺,應從商品本身為基準來看,也就是說,由商品或服務本體之呈現,包括其本體、包裝、廣告宣傳、使用說明,包括書面的或是媒體的,甚至是銷售人員或售後服務人員等等,結合該商品或服務在一般普遍社會向來之觀感,從以上各種表現帶給消費者的觀感,進而引起消費者對於商品或服務在安全上之期待,此種期待並非是具體的某種設備或裝置的具備,而是使用者對於使用該商品或服務在法益上一定程度不受損害的預期。這個概念雖然模糊,但希望藉由法院改變其一向之認定方法,累積更多的判決,能夠改變以過失責任的操作標準來操作應該是無過失責任的消保法商品與服務責任。

並列摘要


Defect of securi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How to explain this concept is also a major question in product liability. Below the second chapter, we introduce three foreign legal system – Directive of EU in 1985, PLA of Germany, and Restatement of torts in U.S. In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Germany and U.S.A, defect of security has been separated to three kinds: manufacturing defect, defective in design, defective because of inadequate instructions or warnings. But since the Directive of EU in1985, Product Liability Act of Germany was drew up and promulgated in 1990, which followed the Directive of EU. In this Directive, to explain defective of security has no longer depended on foregoing three sorts, but on the expectation of consumers. In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of R.O.C, it also describes defect of security as “doesn’t match contemporary technical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of the reasonably expected safety”. But scholars think that the expectation of consumers is a vague idea to use, even if to operate together with three standards in The Enforcement Rules of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On the other hand, some scholars still adopt the traditional sorts of defect to explain this concept. In this thesis, we think that classification can’t make clear what’s the safety expectation of consumers, but to confus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trict liability and negligence liability.

參考文獻


邱聰智,商品責任,消費者保護法專案研究實錄,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編印,1997年6月。
邱聰智,消費者保護法上商品責任之探討,收錄於消費者保護研究,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編印。
徐小波等合著,企業經營者對消費者侵權責任賠償制度之比較研究,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84年8月編印,頁7。
黃明陽,淺論發展上危險之責任,消費者保護研究第一輯,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會編印,1995年。
劉春堂譯,歐洲共同體產品責任指令,外國消費者保護法(三),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編印,1995年12月。

被引用紀錄


黃園舒(2017)。論消費者保護法之服務責任-以服務欠缺安全性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0968
蔡佳蓁(2016)。商品召回之研究-論消費者保護法第十條〔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2078
吳宛亭(2013)。企業經營者召回義務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2784
張譯文(2012)。論商品安全性欠缺〔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1777
林宛玲(2010)。以標示制度作為不確定風險產品的管制工具〔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190120111141026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