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100.42
  • 學位論文

參加休耕地活化措施的農民種植進口替代作物之意願分析

Farmers’ Willingness of Activating Fallow Land and Growing Import Substitute Crops

指導教授 : 陳郁蕙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我國目前存在休耕地過多之問題,多年連續休耕的農地更高達五萬公頃,連續休耕農地的管理不善更滋生了病蟲害等問題,近年全球氣候異常、國際油價變動、糧食出口國需求上升等因素所導致之糧食危機使各國重視糧食自給率,我國在小麥、高粱、玉米等穀物卻長期依賴外國之進口,為配合活化過多之連續休耕農地並提高糧食自給率,我國於2009年起實施休耕地活化措施,並接著於2013年實施調整耕作制度,調整連續休耕給付期次,原先兩期之休耕補貼僅有一期能夠領取補貼,另一期鼓勵參加轉作或契作,種植大豆、小麥、玉米、高粱等進口替代作物,有鑑於此,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了解休耕地活化的農民對於種植進口替代作物的意願與相關政策看法,利用問卷調查方式下鄉訪問曾經連續休耕之農民,呈現敘述統計和交叉分析的結果,最後再利用羅吉斯模型預測進口替代作物的參與意願。 本研究於2013年8月到10月,前往台南和雲林地區兩個連續休耕地面積最大的前兩個縣市,對曾經連續兩期休耕之農民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八成六的農民已經參與休耕地活化政策,八成八的農民已經只休耕一期,主要原因為不得連續兩期休耕、政府推廣。而對於未來種植進口替代作物,有七成的民眾表示願意參加,願意種植的作物以硬質玉米為主。 二元羅吉斯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居住地區、農業收入、是否領有資材補貼對於是否願意種植具有顯著性的影響。機率預測的部分,年齡愈大愈有意願種植進口替代作物;無論地區,在有資材補貼之下,經營規模大小為前50%的受訪者種植機率皆有八成以上;農業政策補貼金額的調降對於進口替代作物種植機率會有影響,然而即使完全取消補貼,所有受訪者仍有五成以上的進口替代作物參與機率。居住在台南地區、國中教育程度、年紀約60歲左右、和家人同住、領有一定的補貼、一年農業收入和平均水準相近、熟悉玉米種植的農民,會有最高的種植機率,最後,種植進口替代作物,需要政府協助的地方為保障作物價格和產銷穩定、農藥肥料輔助、提供水源灌溉設施改善。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江秀娥、楊世華、潘德芳,2008。「德國消費者對台灣椪柑消費偏好之研究」,『台灣農業研究』,第57卷,4期,256-264。
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2009,98年「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宣導重點。
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2011,100年「稻田多元化利用計畫」宣導重點。
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2012,100年第2期作「稻田多元化利用計畫」宣導重點。
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2012,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

被引用紀錄


黃保閎(2017)。影響台灣農民參與農業專區之因素〔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4230
謝毅安(2016)。農地休耕比例與買賣價格之關聯性研究-以桃園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2669
王偉丞(2016)。農民對契作模式之偏好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1316
楊人豪(2016)。影響農民參加規模結構調整措施之因素〔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123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