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都市垃圾逐漸以焚化處理為主流,焚化後所產之底碴數量甚為可觀,以掩埋覆土處理底碴的傳統方式,隨著舊有掩埋場的服務年限將屆,而新掩埋場的設置阻礙重重,推動底碴資源化利用成為此一困境的最佳出路。 本研究探討國內經不同處理過程之焚化底碴應用於CLSM(Controlled Low-Strength Material,控制性低強度材料)上,其環境安全性與工程特性。環境安全性的研究,除了以TCLP評估底碴CLSM重金屬與氯離子的溶出行為,並以半動態溶出試驗與管柱溶出試驗評估底碴CLSM重金屬與氯離子長期溶出的潛在能力;其中管柱溶出試驗,乃特別設計用來模擬CLSM在回填管溝時與環境的土壤砂石接觸的實際狀況,受到酸雨長期淋滲下的溶出行為。工程特性的研究,主要探討底碴應用在CLSM上某些較為特殊的工程性質,以利將來的實際應用。 環境安全性的研究成果發現,底碴CLSM鉛、銅的溶出量較高且具有長期溶出的潛勢;而底碴經CLSM固化後重金屬的溶出大都能大幅降低,至於氯離子的抑制效果顯然不如重金屬;而底碴加藥劑拌合成CLSM後對於控制鉛、銅溶出甚具成效,至於經水洗過後的底碴拌合成CLSM,能大幅降低氯離子的溶出量。另外在管柱溶出試驗中發現鉛的溶出量與持續溶岀的能力較令人憂心。 工程特性的研究成果發現,底碴經由曝放後確能縮短底碴CLSM的初凝時間,並在曝放超過ㄧ個月可獲得最佳的成效,而底碴經由水洗能有效改善底碴CLSM的耐久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