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8.145.200
  • 學位論文

言說理論與基本權—以Habermas和Alexy的對話為討論中心

Discourse Theory and Constitutional Rights

指導教授 : 顏厥安

摘要


本文的目的,在於整理Habermas和Alexy由言說理論出發,證成現代法體系之基本權規範的過程,並比較兩人對於言說理論法權模式之若干不同看法。因此以下討論主要分為兩個部分: (一) 第二章先說明Habermas和Alexy如何互補地完成基本權論證。Habermas主張,若要在現代社會完成良好的社會整合,就必須將言說結構制度化(institutionalize)為法體制。在制度化過程裡,言說原則會同時轉化為民主原則和權利體系(the system of rights)。然而這樣的說明仍是不足的,因為除非言說結構本身就帶有權利雛形,否則制度化並不足以產生基本權規範。Alexy承繼言說結構體須制度化為法體制的主張,進一步證明言說結構在一定條件下必然會產生權利雛形,完成言說理論的基本權論證。 (二) 第三章則逐一分析兩人對於三個問題所發生的不同看法。這三個問題依舊環繞於言說理論與基本權,可視為是關於「言說理論所證成之基本權規範如何依據言說理論適用」的問題,亦是檢驗言說理論法權模式的試金石: 1. 第一個問題是關於基本權的解釋與適用。Habermas認為,Alexy將基本權原則轉化為可衡量的價值是錯誤的方法論,使權利體系陷於危機。他自己則提議以融貫詮釋取代利益衡量。本文將回顧被泛稱為利益衡量的原則理,證明Habermas的批評不但有所誤解,而且融貫詮釋和原則衡量是可以相容的兩種思考方式。 2.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基本權與民主體制的衝突與協調。Alexy認為,言說理論奠定的基本權並不能如Habermas所說,從此免於公自主性(public autonomy)與私自主性(private autonomy)的矛盾。本文將以Alexy的批評為起點,評估言說理論提供的法權模式可能為體制設計帶來什麼啟示。 3. 第三個問題則關於言說理論的基礎命題。Habermas認為整個法體制應包含道德(moral)、實用(pragmatic)和倫理(ethical)言說,但Alexy的特案命題卻將法律(legal)言說視為道德言說受限於體制的特案,使法律從屬於道德。表面上這是法與道德的古典問題,但若進一步抽絲剝繭,我們將發現兩人的爭論其實涉及對言說理論的不同理解,更暴露出言說理論的先天弱點。本文將嘗試初步地釐清問題所在,並說明,若是要稍微修正言說理論法權模式或程序性法典範,基本權在法體制裡的地位將更形重要。

參考文獻


2004 〈多元分歧與正當性:對Habermas程序主義法理論之檢證〉,收錄於《
2003 《刑事訴訟法下冊》(三版),台北:自刊。
1989 A Theory of Legal Argumentation: The Theory of Rational Discourse as Theory of Legal Justification. Trans. Ruth Adler and Neil MacCormick. Oxford: Clarendon.
1993 Jus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orms. Ratio Juris 6: 157-170.
1994 Basic Rights and Democracy in Jürgen Habermas’s Procedural Paradigm of

被引用紀錄


林詩涵(2017)。不罰之緊急避難〔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2805
陳瑋佑(2009)。民事判決既判力正當性的再考察 -兼論共識尋求之訴訟觀-〔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0097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