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54.250
  • 學位論文

我國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之研究-以犯罪被害人保護法為中心

指導教授 : 張志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論 文 摘 要 犯罪被害人保護之觀念,係二十世紀後半期才興起的新觀念,強調對犯罪被害人及其遺屬權益的重視。在我國,犯罪被害人保護法於民國八十七年十月一日實施迄今,已逾五年餘,其實施情形及成效如何,犯罪被害補償制度有無改進之必要等問題,事關我國犯罪被害人保護法走向及犯罪被害補償制度未來發展,為此擬採探索性研究,同時策重理論與實務層面探討,以期發現問題。 本研究論文主要探討(一)犯罪被害人保護運動之緣起,並研究外國即美國、德國、日本及南韓等國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及比較上述各國補償制度。(二)犯罪被害補償制度之理論基礎,分別從犯罪被害人之民事損害賠償、民刑分立衍生之問題、刑事立法思潮之趨勢等方面加以探討,並確認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在法理上應為廣義社會福利法之一環,亦即國家以立法途徑提供犯罪被害人以「社會補償」作為社會整合之機制。(三)我國犯罪被害人保護法上之補償制度,包括立法沿革及補償制度內容、對象、補償金審議及救濟程序暨補償金排除、減除、求償及返還等問題。(四)我國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之檢討,包含我國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實施現況、補償要件及補償金額之調整、各項補償金給付之爭議、求償權之行使難題、補償金之排除、減除暨其他問題之檢討。(五)總結本文主要論述,提出建議事項。 按刑事司法制度應兼顧被告及被害人兩造權益,而現行制度對被告權益已盡相當保障後,更轉向重視犯罪被害人或其遺屬之權益,本極合理,且適度與相當之金錢補償對被害人亦有其必要,亦即於被告受到應得制裁後,爲避免被害人及其遺屬因犯罪行為致受不利之影響,而被排除於社會之外,故提供補償以彰顯公平正義,才能落實保護犯罪被害人或其遺屬之權益。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Victims Compensation

參考文獻


法務部,<犯罪被害人保護法令規章資料彙編>,民國89年9月。
林輝煌,<建構犯罪被害人之司法保護體系-美國制度之借鏡>,《律師雜誌》第223期,民國87年4月號。
許啟義,<各國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簡介>,《律師雜誌》,第223期,民國87年4月號。
許智勝,<我國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之審議>,《律師雜誌》,第223期,民國87年4月號。
盧映潔,<論犯罪被害人的保護>,《司法改革雜誌》第43期,民國92年2月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