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之主旨為探討希爾伯–黃轉換(Hilbert–Huang Transform) 與其它訊號處理方法之差異,並將之應用於敲擊回音試驗,評估其可行性,最後提出定位裂縫的新訊號處理程序,使頻譜更清晰、峰值更明顯,且裂縫尖峰易判讀。 希爾伯–黃轉換為一非線性且非穩態之時間–頻率域訊號處理方法。在此轉換中,訊號首先以經驗模態分解法做自適性的分解,自動地產生構成此訊號的分量,稱為本質模態函數(Intrinsic Mode Function),再利用希爾伯轉換求得每個本質模態函數的即時頻率與即時振幅,最後在時間–頻率軸所構成之二維圖譜上繪製即時振幅之等高線圖,即為希爾伯頻譜。透過希爾伯頻譜,便可更進一步解析隱含於訊號中的物理意義。 本研究嘗試以希爾伯–黃轉換分析敲擊回音訊號,發現其希爾伯頻譜上為一條上下振盪的明亮軌跡,難以辨識主頻,也無法據以偵測混凝土試體內部缺陷位置。然而配合短時傅利葉轉換或小波轉換,可觀察到各本質模態函數的時間–頻率分布特徵,即可判斷出各本質模態函數所對應之物理意義。其中雜訊能量最小,其時頻圖沿時間軸或頻率軸都無明顯變化;表面波能量消散最快;內部缺陷回音訊號能量消散次之,在缺陷深度所對應之頻率會出現明顯的峰值;模態振動能量最大,但消散最慢,在對應之自然頻率也會出現峰值。一旦定出代表內部缺陷回音訊號之本質模態函數,便可對此函數進行傅利葉轉換,並找出內部缺陷之頻率尖峰。經過數值模擬與模型試驗,可發現本文所提出之訊號處理程序所得到之頻譜與原始訊號相比,干擾更少、峰值更明顯,且不受模態振動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