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0.185.170
  • 學位論文

臺灣卓蘭饒平客語音韻研究

A Study on the Phonology of Raoping Hakka in Zhuolan ,Taiwan

指導教授 : 楊秀芳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卓蘭饒平客語的音韻現象,主要以共時音韻、歷時音韻的角度觀察聲母、韻母及聲調的表現。在共時音韻方面,除了展示今日卓蘭饒平聲、韻、調的概況外,也探討了音節的結構與限制;在歷時音韻方面,分別以中古三十六字母及十六韻攝為參考架構,分析探討聲韻中古架構與今日聲韻母之關係,同時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 正文各章具體研究成果如下: 第二章主要為共時音韻系統的描述,分為聲母、韻母、聲調及音節結構四個部分。聲母包括零聲母在內共有十八個;韻母部分,主要元音有六、介音為 i和 u、元音韻尾為 i 和 u,輔音韻尾-m、-n、-ŋ、-p、-t、-k 俱全,再加上兩個成音節鼻音韻 m、ŋ,共有57個韻母。鼻化韻的例字數量少且分佈零散,暫不納入韻母系統當中。單字調有六:11、53、42、55、2、5,陰平調值特低,為饒平客語共有之特色。變調只發生在前字,其變調行為與構詞無關,一致由左至右進行變調。音節結構不脫一般客語之同化、異化限制,唯聲母與介音、主要元音結合之緊密,以及Z系聲母其後只接 i 或 e,較為特殊。 第三章主要探討聲母與聲調的歷史音韻。聲母表現大致與三十六字母之架構相符,也有例外之處,如「輕重脣不分」、「端知不分」、「群匣不分」…等,應是中古之前的聲母格局反映。此外,「書母、禪母少數讀為 f」是饒平客語的特色,古全濁聲母清化送氣」、「癸菊譜」今讀為送氣都有客家內部的一致性。聲調方面,大致上以聲母的清濁為決定聲調歸屬的主要因素,「次濁上、全濁上歸陰平」、「次濁平聲歸陰平」、「次濁入聲分陰入、陽入」、「次濁去歸陰去」都是客語內部的共同表現。少數親屬稱謂、地名、動物名稱則有較特殊的聲調表現。 第四章主要以十六攝為架構,依次探討該攝內的韻母表現,並對韻母的相對層次、來源提出個人的看法。山攝三四等讀 en、et,是卓蘭饒平獨有之特色,我們經由:音節結構、三等元音表現、四等元音表現、影母字洪音化、見系二等讀 en/et、咸攝四等「跌」字讀 et、南投國姓海陸部分山攝三四等讀 en、et,等現象進行探討,認為山攝三四等讀 en、et是經 ian、iat> ien、iet > en、et 變化的結果,基本形式應為 ian 與 iat,且細音介音失落與閩南漳州腔有關,與「四等元音為 e」無涉。

關鍵字

卓蘭 饒平 客語 音韻 山攝

並列摘要


The aim of this thesis is to probe into the phonology of Raoping Hakka in Zhuolan, a township in Miaoli County, Taiwan. This study depicts the representation of finals, consonants, and intonation in two aspects, both synchronically and diachronically. The description of phonology system today, includes initial, finals of a syllable and tone, and also provides the phonological distribution table and syllable structure constraint. In historicl phonology system, the most notable feature is “en、et”in Shanshe (山攝). According to the appearance of finals in all sideng(四等), finals in erdeng(二等) and sandeng(三等) of Shanshe (山攝), as well as the phenomenon like finals of “(die跌)”, syllable structure constraint, initial of ying (影母) in Shanshe (山攝), I argue that the original form of “en、et”should be “ian、iat”. Since the law “ian、iat> ien、iet > en、et”had already occurred in Raoping Hakka of Zhuolan . And we can also discover the same pattern“en、et” in Shanshe(山攝) of Hailu(海陸) Hakka in Guoxing county(國姓) . I therefore believe that “ien、iet > en、et” of Raoping Hakka is a result effected by Zhangzhou(漳州) tone of Taiwanese Southern Min, without a causal relation of sideng vowel ” e” .

參考文獻


徐貴榮2005 <臺灣饒平客家話調查及其語言接觸現象>《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6:64-80。
程俊源 2000<保守與創新-台灣閩南語陽聲韻「熊」的音韻歷史變化>《聲韻論叢》9:719-767
丁邦新 1975《Chinese phonology of the Wei-chin period:reconstruction of the finals as reflected in poetry》(魏晉音韻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吳瑞文2002<論閩方言四等韻的三個層次>,《語言暨語言學》3.1:133-162
杜佳倫2006《馬祖的北竿音韻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被引用紀錄


李佳明(2008)。梁益《詩傳旁通》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8.00594
羅健蔚(2015)。鄭玄會通三《禮》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1732
鄭雯馨(2013)。論《儀禮》禮例研究法—以鄭玄、賈公彥、淩廷堪為討論中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0308
鄭明中(2016)。卓蘭饒平客家話舌尖前音聲母顎化與否之聲學探究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61(1),1-31。https://doi.org/10.6210/JNTNULL.2016.61(1).01
陳嘉皇、吳碧智(2016)。圓形複合圖形面積解題學習軌道之教學實驗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1(1),1-41。https://doi.org/10.6209/JORIES.2016.61(1).0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