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199.13
  • 學位論文

紀昀的試律詩學

The poetics of rhythmic poems written in civil examination-a study of Chi Yun’s (1724-1805) poetic essays

指導教授 : 曾守正

摘要


清代文人紀昀被稱為「說試律者之宗」,他對試律詩的創作及研究造詣甚深。然「試律詩」向來因為「場屋文學」的性質,被排除在主流文學的論述之外。本文第一章由對「抒情傳統論述」的反省開始,引發整體的問題意識:一方面嘗試探討「試律詩」及「試律詩學」在中國詩學思想脈絡該如何被梳理的問題;另一方面則嘗試補白學界長久來對「試律詩」研究的空缺,並呈現紀昀在「試律詩學」上的貢獻。正文部分以紀昀的四本試律詩學著作:《唐人試律說》、《庚辰集》、《館課存稿》及《我法集》為研究對象,並以「紀昀的試律評點與試律詩觀」和「紀昀試律詩的創作實踐」二端,嘗試建構紀昀的「試律詩學」體系。第二章首先交代紀昀「試律詩學」的產生背景,乾隆朝科舉改革讓「試律詩」重新躍為科舉的重要考科之一,也促成了清代試律詩學的重新興起。紀昀本人從考生到考官的生命歷程,以及對試律詩教學的信念,成為他撰著「試律詩學」相關著作的重要契機。第三章探討《唐人試律說》、《庚辰集》兩部著作,歸納出紀昀評點試律詩的態度及方法,並指出其「試律詩學」的理論要點。第四章則以紀昀的《館課存稿》和《我法集》中所收錄試律詩創作為觀察對象,驗證其理論與創作實踐之間的對應關系,並據此論證紀昀的「試律詩學」是理論與創作兼跨的完整詩學體系。第五章則試圖回應研究動機中關於「抒情傳統論述」與「試律詩」之間該如何對話的問題。第六章則統整本文的研究成果以為結論。

關鍵字

紀昀 試律詩 場屋文學 科舉 抒情傳統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1. 林慶彰:《乾嘉學術研究論著目錄(1900-1993)》,臺北: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5年
2. 王德威:〈有情的歷史──抒情傳統與中國文學的現代性〉,《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3期(2008年9月),頁77-137
4. 王鵬凱、黃瓊誼:〈廿一世紀以來紀昀文學與文論研究的現況與趨勢〉,《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第66期(2007年3月),頁43-53
6. 沈俊平:〈明代坊刻制舉用書出版的沉寂與復興的考察〉,《書目季刊》第41卷,第4期(2008年3月),頁27-51。
7. 李弘祺:〈中國科舉制度的歷史意義及解釋--從艾爾曼(BENJAMIN ELMAN)對明清考試制度的研究談起[評《帝制中國晚期的科舉文化史》〉,《臺大歷史學報》,第32期(2003年12月),頁237-267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