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202.167
  • 學位論文

陳那《觀所緣緣論》窺基詮解之研究

A Study of Kuiji's Commentary on Dignāga's Ālambanaparīkṣā

指導教授 : 林鎮國

摘要


漢傳唯識學,在唐代創下了輝煌成就。玄奘師學戒賢,為護法一系,將唯識學傳回到漢地後,繼而由窺基繼承,且將法相宗發揚光大。玄奘法師先後於唐高宗顯慶二年(西元657)譯《觀所緣緣論》、顯慶四年譯《成唯識論》(西元659)及高宗龍朔元年(西元661)譯《唯識二十論》。其後,皆有註疏流出。而《觀所緣緣論》之譯成,於當時即有窺基、圓測、神泰、神廓、太賢等五人所作註疏之問世,只可惜,全在流傳過程亡佚了。如今存於經錄中,僅見有註疏名稱而不見內文。   玄奘《成唯識論》、世親《唯識二十論》與陳那《觀所緣緣論》是唯識學重要論典,此三部論都有提到破外境與申唯識正義二大主題,最重要的是,內容皆有極微、和合、和集三說與內色似外境現、種子五根等論題。因此,本研究以窺基《成唯識論述記》、《二十論述記》為資料蒐集範圍,將《觀所緣緣論》相關內容重建、整理與研讀,目的是為了理解窺基如何解讀《觀所緣緣論》,以了解已亡佚《觀所緣緣論述記》之內涵。

關鍵字

陳那 玄奘 窺基 觀所緣 極微

並列摘要


本論文以中文書寫,作者無提供英文摘要。

並列關鍵字

Dignāga's Kuiji's Ālambanaparīkṣā

參考文獻


(一)原典文獻
《觀所緣緣論》,大正藏,31冊,第1624經。
《觀所緣論釋》,大正藏,31冊,第1625經。
《無相思塵論》,大正藏,31冊,第1619經。
《唯識二十論》,大正藏,31冊,第1590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