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5.239
  • 學位論文

機器人理財之風險管理功能與監理法制探討

A Study on the Regulation of Robo-Advisor and its Risk Management Functions

指導教授 : 張冠群

摘要


機器人理財服務(Robo-Advisor)係依照金融消費者的風險屬性與投資需求,利用演算法模型計算後提供金融消費者相應之適合個人的交易策略與投資組合配置。機器人理財是金融科技創新的一環,其運作架構奠基於實務中發展多年的演算法模型和程式交易,並有其財務經濟理論基礎。然而,我國監理及立法機關如何落實機器人理財之監理法制,仍有待詳盡討論。 本文從機器人理財之學理背景出發,闡述其運作方法與營運模式,並討論其所涉及之各種風險。作者將風險分為演算法相關之風險以及其他風險兩個種類。前者包含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模型風險、擬合風險與軟體風險;後者則有事件風險與流動性風險、再投資風險、詐欺風險與道德風險。瞭解風險之目的在於提出更有效率的風險管理措施,並引導機器人理財服務充分發揮其風險管理功能。 分析市場實務並以比較法借鏡他國監理機關所關注之重點,我國需要積極面對的監理項目為以下幾點:適合度原則、避免利益衝突、強化資訊揭露、演算法監理、投資組合再平衡之應用、系統可靠性以及個人資料保護。然而我國監理機關對於這些問題的回應強度尚顯不足。 於此,作者建議我國監理與立法機關應當審慎評估並考慮訂立機器人理財服務之專門監理規範。規範首先要清楚定義機器人理財之業務內容與營業範圍,釐清機器人理財或自動化工具受法令監管以及允許特許營業之領域。尤其我國投顧業者、投信業者、銀行業者以及保險業者均有意提供機器人理財服務,主管機關實有必要提供更為一致性之監理法規,以兼顧金融產業發展與妥善監理。再則,相關規範亦要完善演算法監理與風險揭露事項。機器人理財以演算法模型為本質,必須確保業者有足夠能力維持演算法模型運作無誤。而要求業者揭露各種特定風險事項,除確保金融消費者之利益外,更有助於其自行評估投資組合是否具備投資效率。消費者保護方面,除了要求業者完善對客戶之適合度分析與KYC流程外,亦須遏止業者可能之利益衝突。並設定業者運用個人資料之合理範圍。 最後,機器人理財相較於人工理財之優勢在於因應市場變化即時動態調整投資組合。但我國法律架構下,全權委託投資之門檻較高,為落實普惠金融,讓更多金融消費者可以享受機器人理財服務的優點,或許可以降低目前全權委託投資之金額下限。

並列摘要


本論文以中文書寫,作者無提供英文摘要。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壹、 中文文獻(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出版年次以公元年度為準)
一、 專書
1. 姜林杰祐,2012年。程式交易:方法與實務應用,新陸書局。
二、 譯著
1. 石田保輝、宮崎修一著,陳彩華譯,2017年。演算法圖鑑,臉譜出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