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57.12
  • 學位論文

醫者理也:張介賓的醫學儒學化詮釋與醫療實踐

The Physician as the Philosopher: Zhang Jiebin's Confucianized Medical Interpret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s

指導教授 : 陳秀芬

摘要


這是一份關於明代醫者張介賓醫學思想中醫、儒交會之處的研究。宋代以降,儒醫群體逐漸佔據醫療市場,壟斷醫學的正統性與發言權。正是儒醫群體之生成與其概念之開展,開啟醫學知識之轉變契機,醫者在提筆闡揚學理之際,不免將儒學哲理之思融入醫學主治之意,筆者謂之「醫學儒學化詮釋」,此間歷程發展之細節,既是探尋醫史全貌的重要線索,亦是本文問題意識之發端。 惟近代學者思考儒醫群體締造之學術圖景與特色時,多自醫學活動之社會、文化條件的影響與承受等面向開展,鮮少從醫學知識內部之演變、內涵等角度著眼。前者之「外史」路徑揚聲,後者之「內史」取向未免稍嫌沈寂。是故,本文乃以晚明名醫張介賓的三本醫學著作為中心,借儒學為筦鑰,梳理其中具有儒學化特徵之詮釋後,將處理四組課題:(1)儒學具體影響張氏醫學知識體系的哪些面向?造成這些面向受到影響的原因為何?此為張氏醫學儒學化詮釋的形式與抉擇問題。(2)融合儒門義理之醫學觀點,將為張氏醫學知識體系帶來哪些正向助力與負向衝擊?此為張氏醫學儒學化詮釋的內涵與得失問題。(3)對於張氏醫學儒學化詮釋,明、清學者有何看法?此為張氏醫學儒學化詮釋的反響問題。(4)張氏醫學儒學化詮釋與其臨床診療之關係為何?此為張氏醫學儒學化詮釋的臨床實踐問題。上述四個提問,涵蓋張氏醫學儒學化詮釋從起始、反響至實踐之系列活動,信可完整呈現張介賓自覺選擇的文化認同(儒學)和其學術志業(醫學)的互動關係。本文雖是以個別醫家思想為主,但筆者的最終目的,乃在由小見大,借張氏一人之作思考醫、儒互動所締造的學術景貌,期能深入明清以降醫學思想世界之底蘊。

關鍵字

張介賓 儒學化 儒醫 醫療實踐 類經 景岳全書 質疑錄

並列摘要


本論文以中文書寫,作者無提供英文摘要。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古代典籍
一、醫學典籍
南朝齊・褚澄:《褚氏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唐・王冰次註,北宋・林億等校正:《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年10月)。
唐・王燾撰,北宋・林億等校正:《外臺秘要方》(《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