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2.160
  • 學位論文

RC建築結構耐震能力性能評估法之研究–以柱RC包覆補强為例

指導教授 : 吳傳威

摘要


國內目前普遍使用的耐震能力評估法為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民國88年公佈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法與推廣」,經過多年各界使用之結果,經常發現評估程式有些不足外,其評估結果也常有不合理之處,實有必要發展更可靠的評估方法,隨著耐震能力評估相關研究的累積進步,美國於1996年發展的ATC-40耐震性能評估法,現今已為世界各先進國家耐震能力評估的發展趨勢。本文參考宋裕祺針對ATC-40耐震性能評估之改良,擬針對此兩種方法進行比較,探討改良式耐震能力評估法與國內現行耐震能力評估法在評估結果之差異及理論之合理性,一方面探討現行評估法所得結果之可靠度,另一方面則可提供國內建立更可靠評估方法之參考。 ATC-40耐震性能評估法最常使用的分析方法為側推分析,而影響側推分析結果者為塑鉸性質之設定。由於SAP2000預設塑鉸並無法正確擬合試體實驗數據,本文以宋裕祺等另行開發修正之梁、柱塑鉸性質設定取代,並以國家地震中心之RC包覆補強前後單柱式試體做實驗數據的分析驗證,以驗證其補強後之適用性,再進一步延伸為對建築物做耐震能力評估,本文並據此提出一套結構物補強前後耐震能力評估程序,再與國內現行耐震能力評估結果做比較。 本文以一921大地震時之實際校舍案例,進行柱RC包覆補強,分別用改良式耐震能力評估法與國內現行耐震能力評估法進行評估比較。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14] 台灣省結構工程技師公會(2003),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手冊,台北:科技圖書。
[16] 宋裕祺、蘇進國、吳傳威、蔡益超(2004),「以結構性能為基準之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50期,第35-47頁。
[18] 林正穆(2003),既有鋼筋混凝土結構功能設計法耐震能力評估之探討,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桃園。
[22] 何明錦、蔡益超、陳清泉(1999),「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法及推廣」,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
[23] 邱宏澤(2002),頂層加蓋建物性能式耐震評估,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桃園。

被引用紀錄


鍾賢達(2006)。擴柱補強建築結構物之耐震能力評估方法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60048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