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3.144.95
  • 學位論文

國際醫療商業模式之探討-以北台灣JCI認證醫院為例

指導教授 : 許怡欣

摘要


一、前言 全球化經濟發展,提高醫療服務國際化的便捷與可近性,國際醫療成為全球新興熱門產業,台灣2007年推動醫療服務國際化旗艦計畫,然至今仍有發展空間,國內尚處承接個案階段,無法建立完善商業模式,因此我們以北台灣之業界標竿醫院為個案,深入研究、分析探討。 二、方法 根據北台灣投入國際醫療之大型醫院選樣,使用網路搜尋官網、相關新聞報導,透過回溯型資料分析與查閱作為個案研究第一步,再以應用質性研究之深度訪談法,使用Osterwalder(2010)提出之Business Model Canvas設計訪談大綱,做創新商業模式之個案研究(Case Study)。 透過實際調研訪查、與該機構高階管理人訪談,將所有資料整理彙整後,進行創新商業模式分析與歸納,藉以洞悉該機構之核心價值,用服務提供者、消費者間產生之價值創新,來探討醫療機構發展國際醫療之創新商業模式。 三、結果 (一)目標客層:五家個案鎖定的目標客層皆包含大陸地區,但瞄準的主力國家客群各自相異,包括海外入境台灣的人士以及在台外國人士。 (二)顧客關係:五家個案通常透過email與國際醫療的顧客聯繫,有些醫院會進行主動式的預後追蹤,有些醫院則設有顧客滿意度調查。 (三)通路:五家個案擁有多元並進的管道去接觸潛在客群,包含參加海外研討會增加醫院曝光、口耳相傳的口碑行銷、接受海外人士來院參訪、建置外文的入口網站、海外醫事人員的培訓等,以傳遞價值與拓展個案的國際知名度。 (四)價值主張:五家個案均以提供相對其他國家更為可負擔的醫療價格,輔以高水準的醫療技術與照護品質,作為其發展國際醫療服務之價值主張,為顧客創造完善的醫療體驗與服務價值。 (五)關鍵活動:五家個案為維持國際醫療的順暢營運與發展,首重要務即是外語溝通能力,個案皆非常重視院內員工英語技能(一家個案更要求日語能力);領導階層的支持與通過JCI認證也是能發展國際醫療必備的前提。 (六)關鍵資源:為顧客創造優異的服務價值,最重要的資產即是院內的人力資本,醫療技術精湛的醫師、堅強臨床照護團隊、行政專責人員等,皆是個案提供順暢國際醫療服務至關重要的環節。 (七)關鍵合作夥伴:五家個案皆有與其他產業進行異業合作,範圍包括商業保險公司、旅行社、海外轉介單位、酒店旅館等等,共同推動台灣國際醫療的發展。 (八)收益流:國際醫療服務在營運收益的部分,五家個案的收入來源與項目是呈現類似的,皆為保險給付與國際病人自費兩個部分。 (九)成本結構:五家個案的投入成本項目大略上是呈現類似的,都包含醫護行政人事成本、轉介機構抽成、醫藥耗材費用等項目,較為不同的是海外展覽之預算。 四、結論 國際醫療為全球蔚為風潮的趨勢,我國政府應維持良好政治關係,整體行銷國家增加國際曝光,弭平國人之疑慮達成社會共識發展國際醫療,鬆綁法規與醫療簽證之管制,以充分發揮台灣先進醫療與精緻服務價值。 現今台灣國際醫療服務之商業模式發展日益成熟,本研究之個案醫院皆持續朝向創造更臻完善的產業價值鏈而努力,然而與亞洲其他標竿國家相較之下處於起飛階段,目前的國際醫療商業模式仍大有可為,期許台灣能打造出國際醫療產業之完善價值鏈(value chain),在服務提供者與消費者間共創新價值。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吳俊賢。(2008)。台灣發展醫療旅遊商業模式初探研究。(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 台北市。
李蜚鴻。(2007a)。我們真要發展觀光醫療嗎? 健康世界, 2007年1月, 46。
林炳文。(2006)。影響臺灣地區醫療保健支出成長原因之探究:1981-2003年。醫務管理期刊, 7(4)(429-446)。
楊雅婷。(2010)。國際醫療虛實整合經營模式分析。台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齊龍駒、卓瑩祥、蔡水沼。(2012)。台灣國際醫療旅遊發展策略整理。臺灣醫界, 55(8), 48-5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