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37.168
  • 學位論文

股價波動之國際傳導效果 -- 以台灣、美國、日本及香港為例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Stock Returns and Volatility -- The Cases of Taiwan, U.S., Japan and Hong Kong

指導教授 : 辛敬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以往對於國際股市傳導之實際研究,多將焦點放在互動關係的方向、 強弱、效率及持續性等,且多以全球主要股市為研究對象。而股市傳導的 起源因素,僅有少數研究曾試圖探究。本文探討美國、日本、台灣、香港 四國股市之間,異常報酬及條件變異數的國際傳導現象。其中,美國及日 本為全球主要股市;台灣及香港則為亞洲之新興股市。 實證期間 自1990年8月31日至1995年1月31日。由於各國地理位置形成之時差,本文 將探討股市對外來訊息之第一次可反應期及第二次可反應期國際傳導顯著 性。另外,本文亦探討台灣產業與他國股市之互動關係的起源;四國股市 之間的傳導現象係來自總體經濟變數對股市之共同影響,或者來自股市投 資人心理面因素的感染效應。以及在落後一期外溢效果股市間進行交易法 則的獲利性。實證結果有以下這些發現:1、台灣、日本、香港等亞洲三 股市間之異常報酬皆有顯著、雙向的外溢效果。其中,日本為亞洲股市間 影響力最強之股市。而美國與亞洲三股市間之國際傳導關係也都有雙向且 顯著之異常報酬外溢效果。顯示國際外溢效果已由早期美國向外傳遞的單 向影響關係,改為雙向影響關係。2、國際傳導現象主要是透過異常報酬 外溢效果影響另一股市。相對之下,條件變異之外溢效果對他國股市之影 響較弱。3、股市間之互動關係主要來自若干無法觀察的感染效應。除了 台灣對美國及香港對美國之傳導現象,會受到美國實際經濟因素的影響及 感染效應的影響。其餘股市間之國際傳導現象則皆單純起源於非經濟因素 的感染效應。4、將交易法則運用於落後一期外溢效果顯著的股市間,確 實提供投資人獲取超額利潤的機會。因此,美國、台灣、日本及香港四國 皆不符合弱式效率市場假說。而交易法則又以美國股市為指標,在台灣、 日本、香港股市投資的獲利結果較佳。但當考慮到交易成本時,則皆沒有 剩餘的超額利潤存在。

並列摘要


被引用紀錄


沈子鈞(2009)。黃金現貨與黃金ETF相關性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9.0032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