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43.239
  • 學位論文

韋尼奧夫斯基《莫斯科的回憶》作品六與聖桑《前奏與綺想輪旋曲》作品二十八之概要

An Overview of Henryk Wieniawski's Souvenir de Moscou Op.6 and Saint-Saens's Introduction and Rondo Capriccioso Op.28

指導教授 : 宗緒嫻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自從被公認為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義大利炫技派小提琴演奏家兼作曲家尼可洛˙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1840)於西元1840年逝世之後,波蘭小提琴演奏家兼作曲家亨利克˙韋尼奧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 1835-1880),被世人認為是少數能夠像帕格尼尼一樣,演奏並且創作出許多炫技小提琴音樂作品的小提琴炫技派演奏家。 韋尼奧夫斯基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擁有媲美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與實力,同時擁有自己獨特的演奏方式。音樂創作方面,本身就是一位優秀的小提琴演奏家,喜愛運用炫技的演奏技巧於自己的音樂作品當中;作品風格方面,具有浪漫的音樂思想,善於使用不同的民族音樂進行音樂創作,除了時常見到波蘭民族音樂的風格特色,也可以看到其他不同民族的音樂特色,例如本報告所探討的《莫斯科的回憶,作品六》(Souvenir de Moscou, Op.6)就是運用俄羅斯傳統民族的音樂旋律所寫成。《莫斯科的回憶,作品六》的篇幅長度並不長,但在作品當中,可以見到許多優美的音樂旋律線條以及高難度的小提琴演奏技巧。 法國音樂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聖桑(Camille Saint-Saens , 1835-1921)與韋尼奧夫斯基同樣於西元1835年出生。兩人生活於同樣的年代,並同時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但是,兩人的音樂創作風格卻完全不一樣。事業方面,韋尼奧夫斯基專注於個人的小提琴演奏;聖桑的興趣廣泛,除了創作各式各樣的音樂作品,還創辦《國民音樂協會》(La Societe Nationale de Musique),對法國音樂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 兩人生活的年代以及地點,剛好都是西元19世紀,盛行沙龍文化的歐洲。受到沙龍文化的影響,促使韋尼奧夫斯基與聖桑創作許多個性小品,例如,《莫斯科的回憶,作品六》以及《前奏與綺想輪旋曲,作品二十八》(Introduction and Rondo Capriccioso, Op.28)。本報告總共分為三大章節來探討《莫斯科的回憶,作品六》與《前奏與綺想輪旋曲,作品二十八》這兩首個性小品。第一章介紹兩首樂曲與當時整個音樂大環境發展的關連性。第二章和第三章則分別介紹兩位音樂家的生平、作品與創作及演奏風格特色,並且介紹樂曲創作背景動機與分析樂曲的架構,同時,分享筆者個人如何詮釋與演奏樂曲。透過以上的研究,可更清楚的認識這兩首音樂作品,對於如何詮釋與演奏這兩首音樂作品有許多的幫助。

參考文獻


Reiss, Jozef Wladyslaw. Henryk Wieniawski. Crscoe, 1963.
Sadie Stanley, e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Publications Inc..
Saint-Saens, Camille. Introduction and Rondo Capriccioso for
外文書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