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mmes》這首樂曲,為筆者目前自學單簧管以來,演奏過最現代的一首法國單簧管獨奏作品。此作品雖並沒有一些包含和聲音、花舌、滑音、微分音等特殊的現代音樂演奏技巧,但樂曲的創作風格、詮釋手法與記譜方式都是演奏二十世紀音樂所常見的,如樂曲的第一樂章,作曲家以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 1874-1951)的十二音列為其創作素材,排列成曲;第二、第三、第五樂章則呈現出似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的音樂風格,充滿了強烈、固定且持續的節奏感,所以演奏此作品,演奏者必將接觸到不同的二十世紀音樂創作風格,對於二十世紀音樂的了解也就必須更深入、透徹。 因此筆者想藉由對《Flammes》的深入研究、分析,介紹此曲與大家一起分享,並帶領喜愛單簧管獨奏作品的讀者,去認識、了解二十世紀現代音樂在創作單簧管獨奏作品所呈現的音樂風格與特色。 本文的研究方法如下:全文共有三個章節,第一章為研究動機與研究方法,依循上述之研究動機,再分成二個章節討論: 第二章第一節主要介紹Janos Komives的生平,第二節為他的作品一覽表。 第三章主要針對《Flammes》作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的研究與探討,作曲家以序列音樂為其創作樂曲之基礎,但全曲並無明顯的速度記號標示,樂曲速度的進行是依照各樂章開頭的簡短描述,描述作曲家在此樂章對火焰燃燒時所想表達的意境,因此樂譜上只有音量、力度與漸快、漸慢的記號表示。這意味著演奏者必須依據樂譜上音符的音值奏出相對的速度,顯示出作曲家給予演奏者在詮釋上有相當大的自由發揮空間。本章第一節為第一樂章的樂曲分析與詮釋,第二節為第二樂章的樂曲分析與詮釋,第三節為第三樂章的樂曲分析與詮釋,第四節為第四樂章的樂曲分析與詮釋,第五節為第五樂章的樂曲分析與詮釋。 最後結語為筆者研究此主題的過程與心得敘述說明,與讀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