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54.242
  • 學位論文

【莫喔MO’O paradise】─畢業製作論述

【MO’O paradise】─ The report of graduate production

指導教授 : 古名伸

摘要


筆者從小就生長在阿里山的一個原始部落中,國小畢業後,因為環境資源的限制,必須離鄉背井到都市就讀國中。直到考上五專(醫事檢驗科)後兩年,發覺對於舞蹈具有非常大的熱愛,因此不顧家人的反對,休學考進高雄私立中華藝校舞蹈科,開始接受專業舞蹈教育體制的訓練。畢業後,持著對舞蹈的熱忱,進入臺北藝術大學七年一貫制,直至研究所。因此,對於習舞的時光有著諸多的記憶和體驗,尤其是對於舞蹈那一份特殊的情感和關係,在自我的內心世界產生了許多微妙的變化。大學畢業進入表演研究所之後,於臺北藝大也將近有八年的光陰,學校的表演課程與實際累積的舞臺經驗,更深刻地體認到所謂的「表演性」。歷經研究所三年的磨練,筆者將此次畢業製作【莫喔MO’O paradise】其個人歷程、表演與學術研究,轉化成文字敘述以文本呈現。 筆者就【莫喔MO’O paradise】所參與演出四首舞碼的理論、詮釋與分析,做為畢業製作論述主要撰寫的方向。內文將從由幼至今的學舞經歷作為序章的初始。第壹章 舞蹈與我,以第一人稱透過自身的角度來闡述對於「舞蹈」的觀念、態度與想法;第貳章 編舞者與舞者,從「舞作概念的形成」、「舞作的發展與修正」等二個階段,分別對於編舞者孔和平、魏光慶、Csaba Buday、余彥芳的作品,以舞者的觀點做一詳盡的工作歷程紀錄;第參章 從表演透視自己,剖析在舞台上與現實中的「我」其個性與特質,並由外在的肢體表達與內在的情感來相互應證。經過一連串的論點以及研究之後,再針對自我本身的表演性做深入的探討,內容範疇觸及形式轉變、拉邦動作分析、心理學及戲劇、舞蹈的表演藝術等;第肆章【莫喔MO’O paradise】的檢討與回應,利用這次演出擔任製作人和表演者的角色,分別來探討以及檢視自己的體認;第伍章 結語,內容包括個人的演出心得以及對於此次製作實際的體驗和感受,較偏向個人化的敘述論點。透過前述各個章節,做一統整歸納,並檢討此次製作不足之處。 關鍵字: 動作分析、表演性、形式轉變、表演藝術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林倩葦 (2007) 《碧娜.鮑許:舞蹈.劇場.新美學》臺北:遠流 Jochen Schmidt ISBN:9789573260950
陳怡君,《三十歲以前…關於表演的三種經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表演研究所畢業製作論述,2008。
中文書籍:
蔡美玲 譯。《表演的藝術》,臺北:桂冠圖書公司。Billington, M. Performing Arts。1988
朱立人。《舞蹈美學》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 957-8677-56-1;初版二刷。199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