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選自台灣作曲家張瓊櫻的擊樂作品《戀棧》(《Ma Olah》,2006)為例,探討樂曲特色與分析樂曲。 張瓊櫻的作品類型涵蓋管樂、弦樂、聲樂、擊樂,樂曲形式包含了獨奏、室內樂、協奏曲還有合唱團、管弦樂團。她嘗試以多樣性的變化及不斷創新的作曲手法,運用生活常見用品創作出多首特別的曲子,例如《刀馬旦》中的麻將、《精打細算》中的算盤以及《射日》的扇子,意想不到的新鮮感,開創新意。 在本曲當中,她以台灣原住民阿美族的傳統民謠為旋律創作素材,及民謠的故事背景為曲子音樂發展基底,並且使用了東方打擊樂器與西洋打擊樂器,中西方的樂器融合,提高了曲子的精彩度。本曲的演奏技巧、樂曲風格、旋律美感發揮的淋漓盡致,是一首相當傑出的作品,非常受到打擊演奏家的喜愛,並經常被列為音樂會的演出曲目。 筆者分了三個方向去研究:作曲家的生平背景與創作理念、《戀棧》的樂曲分析和演奏詮釋,藉由分析作品,更能清楚瞭解本曲的內容和作曲家要傳達的意念,提供讀者更客觀地演奏詮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