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229.23
  • 學位論文

與現實對話:西方浮士德的現代華語改編

Dialogue with Reality: On Lin Zhaohua,Meng Jinghui, Hung Hung and Antony Chan's adaptations of Fausts

指導教授 : 楊莉莉

摘要


台、港、中三地從上世紀1994年開始至2011年間,陸續出現了11齣根據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或馬羅(Christopher Marlowe)版本的《浮士德》(Faust)所改編的劇作,類型橫跨舞台劇、實驗音樂劇、歌仔戲、帳篷劇,改編的幅度之大與靈活著實驚人。在長篇巨著影響力逐漸式微的年代,華文地區導演如何處理數百年前的西方戲劇經典?昔與今會擦撞出何種火花?林兆華《浮士德》(1994年)、孟京輝《盜版浮士德》(1999年)、鴻鴻《浮士德》(2008年)與陳敢權(2010年)這四齣戲的製作機緣、成員組合、劇文改編、導演風格與視覺效果的呈現皆大不相同。林兆華在「人藝」體制的限制下陸續挑戰包含歌德《浮士德》等多部鉅作的搬演,充滿實驗精神。沈林改編而後孟京輝搬上舞台的《盜版浮士德》將經典大幅當代化,針砭中國的盜版文化與社會亂象之餘也幽了「改編」本身一默。陳敢權融合多個故事,搭配精準豐富的舞台聲效,表達他對現代人道德選擇的憂慮。鴻鴻的《歌德:浮士德》在保留原劇架構下以批判的觀點關照當前的政治、社會與環保議題,看似戲仿實則嚴肅。本文以林兆華與沈林於開創年代所進行的戲劇實驗、鴻鴻以戲劇作為社運記錄與陳敢權的現代道德寓言為研究對象,從劇本改編與舞台調度兩方面論析《浮士德》於眾聲喧囂的時代發出何種聲音。

關鍵字

浮士德 改編 現實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Faust adaptation reality

參考文獻


Moretti, Franco. 1997. “Goethe’s Faust as Modern Epic”, Faust: A Tragedy, pp. 612-23. Translated by Walter Arndt. Edited by Cyrus Hamlin.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Danesi, Marcel. 2008. Dictionar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Armonk: M.E. Sharpe.
Mack, Maynard. Ed. 1999.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World Masterpieces.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林偉瑜, 2010。〈「怎麼說」.「說什麼」.「說是什麼」─中國當代劇場導演林兆華的導表演美學〉,《戲劇學刊》11期,頁269-327。
趙勇,2008。〈學者上電視與知識份子的缺席——以《百家講壇》為例〉。《新聞學研究》96期,頁261-293。

被引用紀錄


謝宛書(2016)。華語世界裡的當代契訶夫新詮(1990-2012」〔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4-06092016004154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