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42.253
  • 學位論文

德布西三首長笛作品之分析與詮釋

Graduate Institude of Orchestral Instruments School of Music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指導教授 : 樊曼儂

摘要


二十世紀的法國音樂,因為德布西 (Claude Debussy, 1862-1918) 開創了音樂新風格而達到巔峰,無論是鋼琴作品、器樂作品、亦或是管弦樂作品,一直都是演奏家喜愛的音樂會曲目。德布西的音樂特色,其中包括了管絃樂配器的使用、和聲的變化以及旋律線條的美感,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德布西開創法國音樂的新風格,影響了整個歐洲甚至是全世界,直到如今,研究德布西作品的人不計其數,由此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2012年正值德布西冥誕150年,筆者發現在許多音樂會及演奏家灌錄的CD之中,皆演奏其作品。在德布西的長笛作品中,《希林克斯》(Syrinx, 1913) 與《牧神的午後前奏曲》(Prelude a l'apres-midi d'un faune, 1894) 一直都是長笛的經典曲目,而《牧神的午後前奏曲》第一句旋律,也是管弦樂團考試中重要的片段之一;給長笛、中提琴、豎琴《F大調第二號奏鳴曲》(Sonate pour Flute、Alto et Harp, 1915),在這首室內樂作品中,德布西試圖回歸巴洛克時期的作曲手法,融合了自己的音樂特色,也是非常經典的曲目。筆者一直非常喜愛德布西音樂中的線條美以及調式的和聲感,因此引發筆者研究的動機。 本研究報告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先概述德布西的生平與音樂特色,內容提到作曲家的成長過程與創作階段,並從接觸的人事物來探討德布西創作中的音樂風格,讓大家對德布西有初步的認知與瞭解;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別為《希林克斯》、《牧神的午後前奏曲》、三重奏《F大調第二號奏鳴曲》樂曲探討與研究;最後一章為探討心得與結論。期待經由此研究報告,更加了解德布西音樂中線條的美感與寓意,除了讓大家對德布西三首長笛作品能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之外,也能感受到音樂之中如行雲流水般的快活舒適感。

關鍵字

德布西 長笛作品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Debussy flute works

參考文獻


葉文傑。《德布西式風格的歸屬性問題─班雅明寓言美學觀點下的新藝術動機》。《東吳哲學學報》第十三期,2006年2月。頁59-120。
宋秀娟。《德布西音樂中傳統要素之探討》。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六期,2009年6月。頁293-320。
林孟音。《德布西:“牧神的午後前奏曲”之研究與探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03。
許文儒。《德布西音樂中的象徵主義精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09。
Lesure, Francois.“Debussy, Achille-Claude”.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vol.7. Sadie, Stanley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2009. P.96-117.

被引用紀錄


侯迦宇(2015)。松貢:《給長笛與鋼琴的小奏鳴曲》分析與詮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5.0014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