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205.60

摘要


本創作報告第一章節從最初的故事源頭《希臘羅馬英豪列傳》談起,分析莎士比亞擷取了哪些片段,作為創造素材。接著剖析原典,深度分析場景的行動與角色內涵。第二章節以布雷希特的辯證概念為依據,討論它是如何影響創作?我又是如何將莎士比亞結合當代語言,變成屬於台灣的《英雄叛國Ing》?演員又是怎麼利用自身特質創造角色?第三章節討論設計的創作:「台中有台」的舞台核心思想從何而來?如何在僅有七名演員的狀況下完成一整個城市的氛圍?導演如何與藝術家工作?這些都會在該章節提及。第四個章節將各方指教匯整,哪些批評令我茅塞頓開?作品是否與觀眾產生交流?這次的創作有哪些不足?並附上各方評論全文,以窺演出成效。 報告後附上改編劇本與完整演出紀錄,期望未來若有人對《科利奧蘭納》有興趣,這一份報告可以成為一個重要的幫助。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Shakespeare Coriolanus

參考文獻


謝君白。〈展演母親的力量──莎翁筆下的芙龍霓以及她在舞台上的樣貌〉。《台
顏元叔。《莎士比亞通論:悲劇》。台北:書林出版社,1997。
Bertolt Brecht,(布雷希特)。《布萊希特論戲劇》。丁楊忠等 譯。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2。
參考書目
孫家琇。《莎士比亞與現代西方戲劇》。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