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南管文化圈中,「門頭」是樂人用來分辨曲子的最好依據,南管樂人往往也以具有此辨識「門頭」的功力自豪。所以經驗豐富的弦友在整弦的場合中,只需聽到音樂旋律的進行,就能知道此曲是屬於哪個「門頭」,此辨識能力,不只能增加樂人自我的成就感,也許假以時日,還能以自身的經驗來填詞做出新的曲子。但要練就此功力,往往也需要長時間,不斷的浸淫在「南管」音樂中,這對現在講求速度感的年輕人,往往就成了學習南管的第一個絆腳石。不可諱言,對於任何一個樂種來說,音感與樂語的訓練固然重要,可是在現代化的社會裡,這種需要花長時間的訓練來了解「門頭」規則的方式,是否還能適用於現代或未來?而如何能讓我們年輕的一代,藉助音樂理論的建立,以較快速的方式由外向內學習,不要「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學習。 【雙閨】的曲目,常是「南管音樂」學習的入門曲,目前尚未有人對此「門頭」深入研究,筆者希望藉此研究,讓初學「南管」人士,不只是熟悉音樂的旋律,更能了解其中遊戲的規則。筆者首先將眾多【雙閨】曲目,做一個有系統的整理,同時深入分析每個樂句結構,了解其中的增減手法,透過實際音樂唱奏學習做呈現,最後以新創建的內容,對前人研究之理解做一個比較與建議。 本論文首先以前人所建立的南管音樂基礎理論論述,做重點性的介紹,先由最外圍的規則加以了解。接著,對【雙閨】門頭做歷時性的溯源工作,並以共時性角度看現存知見的曲目,透過分析、歸納,論述其樂句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