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37.169
  • 學位論文

佳里鎮的開發與社會變遷(1623–1945)

The Development and Society Change in Jiali Township(1623–1945)

指導教授 : 溫振華

摘要


本文以佳里鎮為研究區域,進行聚落、經濟、信仰等三面向的研究,藉以了解佳里鎮從1623年至1945年的發展脈絡。 透過本文的呈現與分析,可了解位於台灣西南沿海的佳里鎮,為漢人早期開墾的地區之一,在漢人入墾之前,為西拉雅族蕭?}社的活動區域,社址為公廨宅。隨著漢人的大量入墾,蕭?}社人被迫逐漸往東方移動,部份族人則遷往北頭洋,故今日北頭洋仍有阿立祖之祭祀,而北頭洋之楊姓、鹿姓即為其後裔。 十七、十八世紀時,佳里鎮位處突出於倒風內海與台江內海間的半島上,漚汪溪(今將軍溪)流經其中,將半島切成兩半,佳里興與佳里分別位於居北、南岸,今日佳里鎮西南方為昔日台江內海之一部分。在地理環境的影響下,佳里鎮聚落發展可分為三區域,分別為將軍溪以北地區、台江濱海以北地區、台江濱海地區。 受自然環境的變化,佳里鎮的經濟活動於不同時期有不同發展。日治時期前,由於地勢之故無法引水灌溉,佳里鎮幾乎全為旱園,作物以稻米、甘蔗為主。而佳里鎮西南方於十七、十八世紀濱台江內海,因此曾有瀨東、洲南、洲北三鹽場之設立,今尚可從「洲北場課埔界址」石碑看出此一史實。日治時期,嘉南大圳的開通,使佳里鎮出現水稻的種植,加上米種的改良,使稻米產量大增。由於佳里鎮適合種甘蔗,加上將軍溪的流經,使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於此設立製糖工場─蕭?}工場。在運送製糖原料─甘蔗以及載客營運的背景下,佳里鎮成為重要之交通據點。在交通便利的條件下,昭和八年(1933年)佳里庄升格為佳里街,正式奠定其為日後為北門區六鄉鎮首善之區。 在宗教信仰方面,佳里鎮分屬三個香境範圍,分別為震興宮主導的「佳里興香」、金唐殿主導的「蕭?}香」,以及慶安宮主導的「西港仔香」。此三香的鄉境大抵為上述所區分的三區域。這三香香境的形成,除了反映聚落的發展外,亦反應出地理環境的改變。

關鍵字

佳里鎮 台江內海 開發 社會變遷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1999 《清代在臺漢人的祖籍分佈與原鄉生活方式》,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2003 〈獻榖田水稻品種臺中65號與e世代良質米品種〉,《苗栗區農業專訊》22:6–12。
1949 〈臺灣糖業及其研究〉,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之糖》,頁24–43。台北:臺灣銀行。
方志、史料

被引用紀錄


蔡承豪(2009)。天工開物-臺灣稻作技術變遷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5380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