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181.21
  • 學位論文

日治時期溪湖糖廠與溪湖地區社會發展(1919-1945)

Shi-Hu sugar factory and Shi-Hu area soc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Japanese Governance(1919-1945)

指導教授 : 鄭瑞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糖業是臺灣傳統產業中相當重要的一項,尤其在日治時期糖業的出口貿易更是臺灣經濟的重心,也是推動地方發展的主力產業,透過糖廠的建立,許多地方區域發展均得到提升,日治時期的溪湖地區即是在糖業發展的推動下逐漸發達。 日治時期,由於溪湖糖廠的設立,不但帶動溪湖地區傳統產業的專業化,更使原屬聚落型態的村落逐漸發展,乃至形成溪湖街。溪湖糖廠在運作過程中,溪湖地區的人文地理變化情形與經濟地理發展方面,均有特殊發展情況,其建立亦對於提升溪湖庄的行政地位具有一定程度的助益或間接作用存在。 在大環境下的溪湖地區發展,受到西方經濟文化等多層面之刺激與衝擊的日本殖民政府與經濟體系來影響當代臺灣村落社會結構與經濟體系等,並加以重組、再造,進而形成轉型後且符合日本殖民政府需求之臺灣農村社會,同時在實踐殖民體制過程中,日本政府也間接重新思考與影響其體制進而創造適合臺灣社會之殖民體制與政策。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陳柏年建築師事務所編著
1955《臺灣經濟史》二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99《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
1955《臺灣交通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被引用紀錄


江怡樺(2015)。糖產業文化資產保存策略之研究-以溪湖糖廠為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78-250220161712420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