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3.56
  • 學位論文

含氫非晶質碳膜之表面處理在液晶配向的應用

Suface Treatments on a-C:H Films for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指導教授 : 黃振昌

摘要


本論文主要是以含氫非晶質碳(hydrogenated amorphous carbon,a-C:H)膜作為液晶配向膜,研究a-C:H膜經過表面處理後的表面性質,並將其組成液晶晶胞後,探討其液晶光學特性,最後研究出其所造成液晶配向的機制。 首先利用電容式耦合電漿化學氣相沉積系統(CCPCVD)在ITO基板上成長出均勻且具高透光性的a-C:H膜,接著在a-C:H膜上進行表面處理,並利用接觸角量測系統、原子力顯微鏡、X光光電子能譜儀量測a-C:H膜,研究a-C:H膜經過表面處理後其表面性質的改變,再將經過表面處理的a-C:H膜組成反平行晶胞,利用偏光顯微鏡觀察其液晶配向性質,並量測其對比度和預傾角的變化。本論文所使用的表面處理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為利用氬氣(Ar)電漿射束掃描系統來處理a-C:H膜,探討電漿射束入射角度、掃描模式等影響。第二部份則是利用不同粒徑大小的鑽石拋光膜在a-C:H膜上進行刷磨處理。 研究指出,利用電漿射束掃描系統處理a-C:H膜或是利用鑽石拋光膜在a-C:H膜上進行刷磨處理,皆可成功的達到液晶配向效果。當電漿射束入射角為70度時,整體液晶配向性質較佳。電漿射束所造成的液晶配向機制,是由於Ar電漿入射將a-C:H膜表面特定方向的C-C鍵結打斷,這些懸鍵與大氣中的氧氣作用形成新的C-O鍵結,而使液晶分子能規則排列。電漿射束掃描模式決定於最後一次掃描的方向,而電漿射束掃描模式的差異是由於電漿射束發散入射至試片,造成其離子路徑長短不同。此外,具極性能的表面對於預傾角有一定的貢獻,當a-C:H膜表面越偏極性,其所組成的液晶晶胞之預傾角也較高。 利用鑽石拋光膜在a-C:H膜上進行刷磨處理,鑽石粒徑為3μm或以下時,可成功達到液晶配向效果。而鑽石粒徑為30μm時,液晶配向效果差,有明顯的刷痕產生。利用鑽石拋光膜在a-C:H膜上進行刷磨處理,有微凹溝產生,使得液晶分子平行於刷磨方向排列而達到液晶配向效果。

參考文獻


[9] 張劭儒,「含氫非晶碳薄膜的氬氣電漿浸沒處理及其液晶配向的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所碩士論文(2006)。
[4] 張劭儒,「含氫非晶碳薄膜的氬氣電漿浸沒處理及其液晶配向的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所碩士論文(2006)。
[1] J. Robertson, Mater. Sci. Eng. R, 37 (2002) 129.
[5] W. Jacob, and W. Moller, Appl. Phys. Lett., 63 (1993) 1771.
[6] J. Robertson, Adv. Phys., 35 (1986) 31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