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6.67.226
  • 學位論文

動態環境下的內因和外因感官線索對於同時作業之影響-以汽車駕駛作業為例

The Effect of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Perception Cues on Concurrent Task in Dynamic Working Environment - A Case Study of Vehicle Driving Task

指導教授 : 王明揚

摘要


在現今自動化系統充斥的人機互動環境中,系統給人的回饋變得格外重要,特別是在動態的作業環境下,使用者常需根據系統所給予的提示,執行即時的決策反應。而本研究的重點在於,當人們焦點(內因)視覺注意力已被主要監控作業部分佔據的情況下,在同時執行一個或兩個需要即時反應的次要作業時,反應的績效是否會受到不同注意力提示效果、不同感官通道所呈現的提示影響,且提示效果是否會在不同的認知負荷下產生交互作用;另外,檢驗在同時呈現兩種提示和只呈現單一提示的情境下,使用者對於提示類型的績效反應是否差異。 根據過去的注意力研究結果顯示,注意力的提示可分為由上而下處理的內因刺激,以及由下而上處理的外因刺激,兩者各有不同的提示特性,且並非完全獨立的注意力提示機制,兩者在高認知負荷的情境下會產生交互作用;另外,將兩種不同注意力提示方法,以視、聽兩種不同感官通道呈現,也會對注意力的引導效果產生影響。而在動態的作業環境中,除了主要作業之外,常需要同時執行其他的次要作業,因此本研究以動態的駕駛環境做為研究背景,探討視覺內因提示、視覺外因提示、聽覺內因提示、以及聽覺外因提示四種不同的提示效果,和兩種感官通道同時呈現的提示組合效果,以作業錯誤率和反應時間、以及主要作業錯誤率為依據。 結果發現在只呈現一種刺激提示時,受試者對於內因性聽覺提示和外因性視覺提示反應最快,內因性視覺提示反映正確率最高、對於主要視覺監控作業的影響也最小,而外因性聽覺提示則因為人們空間定向能力較差而產生最低的績效。 另外,速限高低對於主要作業的影響最大,速限愈高正確率愈低,但提示類型和速限高低並無交互作用存在;在同時呈現兩種次作業刺激提示時,績效最好的提示組合為內因性視覺提示搭配外因性聽覺提示。受試者對於存在內因性的聽覺提示的組合反應績效較差,而外因性聽覺提示雖然可產生最快的反應時間,但卻會有最差的反應正確率,內因性視覺提示可產生較快的反應時間和最佳的反應正確率,並且內因性提示擁有最高的主要作業正確率,而實驗速度雖然和提式組合沒有交互作用,但對於反應正確率和主要作業正確率卻有顯著的影響效果。整體而言,提示的設計除了避免使用相同認知資源以外,還必須考慮到人們的空間定向能力,而在認知負荷提升時,則必須加入提示和反應的相容性考量,在呈現單一次作業提示時,以內因性聽覺提示最佳;而呈現雙重次作業提示時,以內因性視覺提示搭配外因性聽覺提示可以得到最好的反應績效。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葉素玲(民98)。視覺空間注意力。台北市:遠流
阿什克拉夫特(民 93)。認知心理學。(陳學志 譯)。台北市:學富。(原著出版年:2002 年)。Ashcraft, M. H, Cognition 3rd, Pearson.
鄭麗玉(民 96)。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第三版)。台北市:五南
尹維龍(民 98)。應用駕駛行為量表探討偏差駕駛行為與事故傾向關係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鍾爵旭(民 98)。駕駛者心智負荷模式之發展及驗證。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被引用紀錄


鄭宣志(2012)。以駕駛模擬器探討多感官互動方式於車道偏離警告系統之工作績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78-1511201214173693

延伸閱讀